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海关建立区域管理模式,加强协作协调,提高行政效率,便利物流在区域内自由、快速流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海关如何认识和解决其管理模式、作业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不和谐问题,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更好地推进区域通关改革,促进区域内货畅其流,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及海关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2004年6月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举办后,海关总署积极推动泛珠三角区域海关合作,授权广东分署全权协调泛珠三角区域海关合作,并出台了《海关参与和支持泛珠区域合作的十项措施》。2005年区域通关改革在广东省试点取得成功后,当前区域通关改革推广的区域重点,从珠三角地区扩展到长三角地区,从广东省内扩展到广西、海南等省区;从京津地区扩展到环渤海地区;同时增加东北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陇海线和新欧亚大陆桥沿线。本文针对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全面、客观地总结广东海关历年来推进珠三角区域通关改革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调研,了解业界的实际需求以及直属海关对推进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并以调查问卷方式征求了相关人员对改革的看法,对深化区域通关改革进行探讨并提出应对策略。
建立统一的珠三角区域通关运行模式,打破关区设置所造成的障碍,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以企业守法为导向,形成一个虚拟大关区,在经济运行的过程当中,海关不会因为关区划分的行政区划产生障碍,争取将通关成本降到最低。根据珠二角区域经济发展及海关监管的实际情况,按照“尊重关区差异、提倡团体协作,强化制度保障、明确职责分工、快速反应联动”的工作思路,完善巩固以“3+1”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区域通关改革,针对不同的对象,结合不同的业务特点和发展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强化关际之间的协作配合,进一步深化珠三角区域通关改革,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营造统一、公平、透明、高效的通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