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构筑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中小企业板于2004年5月正式推出。截止到2012年底,累计已有701家中小企业成功登陆中小板,总市值达28804亿元,约占深市总市值的37%,已然成为深交所的重点板块之一。中小板的设立不但拓宽了中小企业和高科技公司的融资渠道,还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然而,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中小板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凸显。自2006年8月首次出现重要股东减持以来,中小板高管减持力度逐步加大,伴随着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等“三高症”的出现,中小板高管减持行为更是频繁出现。为了有效防范中小企业股东潜在的过度减持行为,深交所于2008年4月出台了相关应对措施,力图保证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尽管如此,中小板高管减持现象依然不断涌现。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中小板高管减持力度自2007年至2011年呈不断上升趋势,在2012年则有所缓解。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监管制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行为进行研究与分析,探究高管减持背后的影响因素,据此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规范高管减持行为,降低其给市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选取了中小板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发生高管减持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高管减持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概要描述了中国中小板的总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阐明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对内部人交易和股东减持两个方面做了相应的文献综述,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思路与框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为相关理论综述,阐述了委托代理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为中小板发展前景与减持现状分析,阐述了中小板的开板、上市条件及定价制度,总体阐述了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行业与地域分布情况,并从地域、行业、“三高”现象等方面详细描述了中小板高管减持的现状。第四章为中小板高管减持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主要包括收集数据、定义变量、提出研究假设等,还对高管减持特征、“三高”现象和董事会规模及托宾Q值等控制变量做了必要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五章为中小板高管减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司财务绩效的主成分因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寻找中小板高管减持背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主要是对研究结论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及未来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小板高管减持力度会随着高管减持前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且该因素对高管减持的影响最为显著;中小板上市公司确实存在高管减持辞职套现的现象;企业价值与大股东减持密切相关,且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管薪酬也对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力度产生了正向的显著影响。为了能有效降低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力度,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如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充分揭示风险;完善新股询价制度,抑制IPO发行时的“三高”局面;完善中小板市场的交易体制,加强股东减持辞职的监督力度;对高管单次大额减持征收减持税款,加大高管减持的约束力度;完善投资者保护相关法规,改善公司治理环境;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使股权激励制度充分发挥作用。本文独立研究了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的减持行为,对现有文献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然而,由于受样本量少、时间周期短及本人研究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得出的结论难免存在偏颇。另外,本文也没有将中小板与创业板、主板的高管减持行为作详细对比,也没有考虑中小板高管减持辞职行为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及影响。希望未来的研究可以对以上这些缺陷进行补充,以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