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病理特征及其与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发病因素之一即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合相关血液生化等指标,为临床上预防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采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24例,根据王琦教授的体质量表进行体质判别,同时根据采集的四诊信息进行证素辨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身高、体重等,并收集血液,测定其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收集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①中医体质分布规律:22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阳虚质、平和质、特禀质,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7.7%、25.4%、13.4%、11.6%、8.5%、4.9%、4%、3.6%、0.9%。②证素分布规律:病位主要在脾、肾、肝、肺、心神;以阴虚、痰、湿、血虚、气虚为主要病性特征。2.不同体质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性别分布上有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程的分布上无差异(P>0.05)。3.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体质的BMI具有显著差异(P<0.05)。痰湿质与BMI呈正相关(r=0.352)。4.①体质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统计分析表明:不同体质间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痰湿质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0.438,P<0.01)。②证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统计分析表明:脾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0.307,P<0.01)。5.①体质与实验室指标统计分析表明:不同体质2型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有差异(P<0.05),痰湿质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均<0.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444、0.394;不同体质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质与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r=0.239,P<0.01)。②证素与实验室指标统计分析表明:脾与总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r=0.136),其余证素与各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中医体质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气郁质。2.本病病程久,迁延难愈,病位主要在脾,可累及肾、肝、肺、心神,常表现为虚实夹杂的病性特征。痰湿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是该病的病理产物,阴虚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脾肾的调理,同时兼顾调畅肝之气机,建议患者保持情绪舒畅。3.脾虚痰湿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病理特征,随着BMI增加,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可通过减少BMI以及调理脾的功能,来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脾虚痰湿患者多合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紊乱,因此临床中可通过对脾的调理,改善痰湿体质,从而改善血脂紊乱状况。血瘀质患者纤维蛋白原较其他体质高,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导致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可注重对血瘀质的调理来减轻患者血液凝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