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的现代化理论诞生于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是冷战时代美国自由国际主义内涵更新的结果和体现,也是美国社会科学界对现代化问题进行研究所产出的学术成果。来自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们从各自的学科视角阐述对现代化理论的看法和认识,形成了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不同流派。现代化理论以其作为系统化的社会科学思想所特有的学理性为之后美国政府的政策施行奠定了坚实的社会科学知识基础。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因服务于美国政府的冷战需要而建立,在1950年代后半期发展为现代化理论最重要的研究基地之一。罗斯托的现代化理论作为中心和个人一系列研究的汇集和总结,是中心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化理论研究成果。罗氏的理论在学术上做到了创新,通过建构经济增长的阶段理论,从经济史的角度探索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同时,该理论也凭借其自身强烈的政策取向、承袭美国传统意识形态和与肯尼迪在政治理念上相契合等因素而脱颖而出,成为肯尼迪政府对第三世界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综合而言,现代化理论对肯尼迪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体现在对外战略、整体的第三世界政策和具体的政策执行三个层面。首先,现代化理论提高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肯尼迪政府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提出以推进第三世界的现代化来与苏联展开竞争、争夺人心,既延续了美国自冷战初始就采取的遏制战略又赋予其新的内涵。其次,现代化理论促进了肯尼迪政府以援助和发展为核心的第三世界政策的形成。最后,在具体的政策执行层面,现代化理论也在诸如争取进步联盟、和平队计划等对外开发援助计划的实施运行中发挥着作用,但这些计划并没有帮助目标国实现现代化,反而展现出现代化理论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