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齐鲁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层状LiCoO2已在小型电池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因过充限制,其比能量远没达到理论容量,且受到钻资源的制约;层状锰酸锂嵌锂虽容量高,但在循环过程中结构易塌陷,电池容量会下降,循环性减弱;LiNiO2则合成困难,过充安全性差。因此,从资源、环保及安全性能方面寻找锂离子电池的理想电极活性材料成为国际化学电源界的热点。而LiMnxNiyCol-x-yO2综合了LiCoO2、LiNiO2、Li MnO2三类材料的优点,形成了LiCoO2、LiNiO2、LiMnO2三相的混合体系,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正因为三相协同,集合了三种材料的优点,使得其性能优于任一材料,而深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三元材料的合成及性能进行了探讨:(1)用氢氧化钠作沉淀剂和氨水的络合作用合成镍钻锰氢氧化物前驱体,考察合成温度、反应pH值、浓度等对产物形貌及结构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合成镍钴锰酸锂的最优条件。(2)前驱体制备过程中,探讨了氨水的用量对前驱体中原子个数组成比的影响;当溶液pH值调整至10.5时,得到前驱体中三元阳离子原子个数比为1∶1∶1,且产物大小适中,尺寸均一,形貌规则,分布均匀;(3)讨论烧结工艺中Li/M(M=Ni+Co+Mn)比值得变化对合成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当Li/(Ni+Mn+Co)=1.08时合成的镍铬锰酸锂具有较好的层状晶体构造和较弱的阳离子混排效应。Li/M(M=Ni+Co+Mn)比值的变化对材料的初次充电容量影响不大,但对材料的初次放电容量和初次充电放电效果及材料的复现性能都有不小的影响。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产品进行性能测试,确定了最优的烧结条件并制备出了性能很高的镍铬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
其他文献
关于中医脐疗机理的探讨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030024)濮大秀中医脐疗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脐疗不仅内容丰富,方法众多,而且可治疾病的范围十分广泛。脐疗方法,大而言之可分为药物贴敷
指出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存在运行复杂、能耗高、脱氮除磷效果差等问题,难以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应用。针对这一问题,介绍了短程反硝化的原理及相关工艺发展,探讨了短程反硝化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与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颅脑损伤病患,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与CT检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