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之舞——郁达夫小说的自杀抒写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394870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郁达夫作为有着传奇人生经历和招致众多非难的作家,人们对他的争议似乎永无休止。赞也好,贬也好,皆因他身上交织着太多的爱恨情仇。打开郁达夫的小说,会发现他对人生的感受是“悲苦的结晶”,作品中充满了对死亡、自杀的抒写。本文以精神分析、文化研究、医学自杀评估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自杀抒写为切入点,对其小说做分类研究和深入解读,在细读郁达夫小说的基础上,力图探讨他文本中自杀抒写的原因及深层意蕴,揭示作家对自杀的认识,对合理、健全的生命意识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本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郁达夫对自杀抒写的偏爱为基点,追溯自杀与历史、文化的渊源,阐明其小说自杀抒写存在的合理性。对自杀的概念范畴进行清晰的界定,划分郁达夫小说人物的死亡类型。   第二部分对自杀进行文学的生态分析,探讨自杀与文学、作家的关系,比较郁氏小说自杀抒写与古今中外文学中自杀抒写的异同,指出作家对以往文学作品自杀抒写的继承与突破。   第三部分,这也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在这一章中,主要分析作品呈现自杀抒写的内部、外部及其他方面原因,也是探究作者创作这类作品的主要原因。阐释其这类作品所体现的作者的价值观及悲剧审美性,从而感受作家悲悯的情怀和对生命、社会等的独特思考。   第四部分,总结郁氏小说自杀抒写蕴含的社会、生命、哲学及文学意义。郁达夫相比其他作家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对自杀者的包容与正视,他对人性而并非神性或兽性较为深刻的认识,他用自己独特的文学表现手段,为五四那个时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郁达夫的思想和小说在同时代作家、作品中显得不合群,表现为个性化倾向,因而受到过较多非议和指责。然而,时隔近百年,我们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重读他的小说,就会发现就连其小说中的自杀抒写都寄寓了作家对民族、国家的深沉爱意,寄寓着对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上的现代性转型的深刻反思。
其他文献
本文对尚未被准确考释的英藏夏译汉籍进行完整录文、解读并考证,以验证或修正前人的拟题、定名结果。本文新发现原拟题为“佛经”的英藏Or.12380-1922号残片,实际是不同于俄藏本《孙子传》的夏译《孙子传》楷书写本,所记为“马陵之战”的故事;原拟题为“佛经”的英藏Or.12380-1935号文献,实际摘编自《庄子》“让王”篇,从而为西夏文献补充了一个新的种类。本文考订原拟题为“佛经”的英藏Or.12
学位
《中吴纪闻》是宋代文人龚明之晚年口述、其子龚昱整理的一部专门记录吴中地区掌故的作品,本文对龚明之及《中吴纪闻》展开多角度研究。首先依据文献资料考证龚明之字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