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现在转而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特别重视对外传播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小说愈发受到外国读者欢迎。本次翻译文本选自马瑞芳的《中国古代小说构思学》,全书对古代小说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总结,对古代小说的构思艺术进行了细致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德国功能派目的论为理论指导,由汉斯·弗米尔提出。该理论将翻译研究从原文本中心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指出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是由翻译目所决定的。弗米尔还提出了三大翻译原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其中目的法则最重要。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从功能派目的论的视角出发,主要讨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四字词的翻译和句子翻译。根据此次翻译实践的目的-传播中国古代小说知识,促进跨文化交流-以及翻译文本的具体语言特色,译者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中国文化负载词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译者在翻译时采取了音译、音译加注、直译和直译加注等翻译方法。在处理四字词语的翻译时,译者主要采用了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在句子翻译方面,译者基于汉英语言差异选择了调整语序、增译、省译、句式重组、意译等不同的翻译方法。通过对译文案例和翻译过程的分析,笔者认识到,在正式翻译前译者必须首先明确翻译目的,了解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的需求和期待,然后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跨文化交流。本报告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翻译任务描述,主要包括翻译任务来源、翻译文本描述、翻译项目意义;第二部分是翻译过程,主要分为译前准备、翻译初稿、翻译二稿的修改和翻译终稿的确定;第三部分是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主体——翻译案例分析,主要分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四字词语的翻译、句子的翻译。第四部分为翻译实践总结,包括此次翻译实践中未解决的问题、经验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启发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