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一国走向在全球,竞争的重点将从对原材料的争夺主要集中到技术开发和人才的竞争上;在资源的配置上则是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企业资产的组成将以知识和智力为主要贡献所创造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商誉等)为主体。无形资产正日益成为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的主要武器。因此,深化对无形资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选取了无形资产会计研究领域三个焦点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焦点之一:无形资产的内涵 论文首先对无形资产内涵界定的各种观点做了详细的表述,在综合了各种关于无形资产内涵的表述后,指出要认识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本质区别,要从认识无形资产的特征入手。论文正是沿着这一思路,对无形资产的特征做了创新性的三层次划分,指出无形资产的特征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为核心本质特征—超额收益性,第二层次为次本质特征—垄断性和较强的依附性,第三层次为外围特征—无形性、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创新性的界定了无形资产的内涵—“无形资产是在形成垄断优势的基础上,能为企业长期使用,具有不确定超额盈利的,主要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它的作用发挥较强的依附于企业其他资产或者企业整体”。 焦点之二: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处理 论文通过比较分析研发支出各种会计处理方法以及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处理的优缺点后。认为我国关于研发支出的制定应该从全部费用化的简单一刀切的方法上,回归到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代表的部分资本化的思路上,从会计理论上讲只要能同时满足无形资产确认的三个条件即第一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第二满足属于该资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的条件,第三满足该资产的成本可以可靠的计量条件,就应该对该无形资产进行确认。论文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对我国对研发支出的现实选择,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即我国对于研究与开发支出应该采用部分资本化处理的方法。 焦点之三:商誉的本质探析 论文主要是从经济学和会计学结合的独立视角出发,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从自创和外购两方面对商誉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得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