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纳米乳的基础研究掌握规律并筛选适合制备医药用纳米乳的原料和处方,以此为基础制备出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再通过对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考察,为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空白纳米乳的研制。以吐温80(Tween80)、聚氧乙烯醚(40)氢化蓖麻油(RH-40)等为表面活性剂,分别以司盘80(Span80)和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再添加不同比例的油相:石蜡油、橄榄油和肉豆蔻酸异丙酯(IPM)等制备纳米乳。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研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等因素对纳米乳区形成的影响。共制备出Tween80/Span80/IPM/水、RH-40/橄榄油/水、Tween80/Span80/橄榄油/水以及RH-40/IPM/液体石蜡/水(Km=9:1、8:2)4种纳米乳,其外观澄明,性质稳定,经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其粒径均在1~100nm之间,符合纳米乳的要求。2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的研制。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处方筛选,将呋喃西林、替硝唑溶入Tween80/span80/橄榄油/水中制备出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稳定性,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含量,确定呋喃西林检测波长为375nm,标准曲线方程为:A= 0.084C+0.0491(n=6);(A为吸光度,C为浓度,μg/mL),相关系数r = 0. 9992。线性浓度范围10~30μg/ml。平均回收率98.82%,RSD为1.5%。其外观淡黄色、澄清透明、性质稳定。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为球状液滴,粒径在1~100nm之间。3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的安全性评价。通过昆明种小白鼠的子宫刺激性试验、子宫急性毒性试验、子宫长期毒性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对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对昆明种小白鼠子宫没有刺激性和毒性现象;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对L929成纤维细胞、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细胞毒性为<2级,均无明显毒性,符合纳米乳给药系统要求。4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的有效性评价。通过对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试验和小白鼠子宫内膜炎模型的治疗试验对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对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分别是呋喃西林粉剂的3倍、4倍、32倍和3倍。对主要致病菌所致的小白鼠子宫内膜炎模型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是100%和91.7%,显著高于常规制剂宫炎清溶液、宫必安和呋喃西林水溶液,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通过体外、体内模型药效学研究,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是一种高效的抗菌制剂。5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观察。通过对西安某奶牛场和北京某奶牛场的临床对比治疗试验表明复方呋喃西林纳米乳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具有较好疗效,与清宫液和宫康Ⅲ号混悬液疗效相当。总之,本研究开发出的纳米乳制剂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效果优于常规制剂,是一种高效、安全、稳定的纳米乳制剂,为临床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