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期决策是个体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损益作出的选择结果。跨期决策无处不在且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与财富,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跨期决策结果有较多的影响因素,如性别、年龄、框架效应、心理距离和情绪等。在以往关于情绪与决策的研究主要有情绪效价和情绪认知评价倾向框架两种研究范式。情绪效价研究范式将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该范式对决策结果的解释是,积极情绪更倾向积极判断,而消极情绪更倾向消极判断,相关的决策理论有情绪维持、情绪启发和情绪即信息模型;情绪认知评价倾向框架研究范式根据情绪的核心评价主题产生相同认知评价倾向作出相应的决策判断,如确定性和可控性主题情绪下的个体更倾向延迟满足。目前较多研究是基于情绪评价倾向的理论解释,但缺少对跨期决策中时间折扣率的实证与分析,故本研究基于评价倾向框架设计两次实验探究负性情绪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实验一采用3(情绪:愉悦、愤怒和悲伤)×2(性别:男生和女生)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探究情绪对跨期决策的影响,延迟选项比和时间折扣率为因变量。实验一的结果表明:(1)性别对延迟选项比和时间折扣率均不存在显著影响;(2)愉悦组和愤怒组在延迟选项比和时间折扣率上均不存在显著影响,但相比悲伤组,愉悦组和愤怒组有更高的延迟选项比和更低的时间折扣率。实验二旨在进一步探究情绪、心理距离和跨期决策的三者关系。结果表明:(1)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延迟选项比和更低的时间折扣率;愤怒组和悲伤组在延迟选项比和时间折扣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心理距离在愤怒情绪与时间折扣率之间起到中介作用。针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部分不一致问题,研究者采用微元分析法对两个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愤怒组比悲伤组有更高的延迟选项比,有更低的时间折扣率;(2)性别、年龄对延迟选项比和时间折扣率均不存在显著影响。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及微元分析的结果,得出以下最终结论:(1)相同效价不同认知评价倾向框架的负性情绪对跨期决策的结果影响不同;(2)心理距离在愤怒情绪与时间折扣率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此研究结果的启示在于:相对于同为负性情绪但核心评价主题不同的愤怒情绪而言,人们更应该避免在悲伤情绪下做出有关金钱的跨期决策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