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ORF125的功能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b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属于虹彩病毒科(iddoviridae)肿大细胞病毒属(Megalocytivirus),是导致鳜(Siniperca chuatsi)暴发性死亡的重要病原,给我国鳜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实验室于2001年成功完成了ISKNV全基因组序列测定、ORF划分和序列分析工作,为ISKNV基因进行更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在ISKNV基因组中存在多个锚蛋白重复序列家族基因(ankyrin repeat gene familyprotein),这些基因在ISKNV感染中的作用尚未清楚.本论文选取了其中一个锚蛋白重复序列家族基因ORF125进行功能研究。   本文首先通过RACE技术成功获得了ISKNV ORF125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ORF125的翻译起始点位置进行了更正。更正后的ORF125大小为825bp,编码大小为29.4kDa的蛋白。同时制备了ORF125蛋白的抗体,并以此抗体进行Western blot,证实了ORF125蛋白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表达。ISKNV感染后ORF125的转录时相分析表明,ORF125为晚期基因。   通过pull-down实验,我们从斑马鱼(Danio rerio)总蛋白中鉴定出一个可与ORF125蛋白在体外结合的蛋白IKKβ。通过简并引物和RACE的方法,克隆了鳜IKKβ,并对此基因进行了序列的分析和特性的鉴定。随后,我们采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证实ORF125蛋白与IKKβ的相互作用。由于IKKβ是NF-κB信号通路的重要分子,我们借助人类细胞系统深入研究了ISKNV ORF125与NF-κB的关系。首先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实验,发现ORF125蛋白可抑制TNFα和PMA对NF-κB的激活,但对AP-1信号影响不大。Western blot检测也显示ORF125蛋白可抑制IκBα的磷酸化和NF-κB的核转位。综合这些结果表明ISKNVORF125蛋白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靶点在IKK复合物处。另外,我们采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从293T细胞总蛋白中找到ORF125的另一相互作用的蛋白GSTP1,推测ORF125可能是一个多功能基因。   为探寻ISKNV ORF125在实际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本文进一步研究了ISKNV与宿主NF-κB的关系。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NF-κB调控的基因IL8、TNFα、CC型趋化因子和IL-1β在ISKNV感染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我们发现这些基因表达水平均整体上升,且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间接揭示了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利用免疫荧光、实时定量等方法,证实在适当的时段利用NF-κB激活抑制剂处理可有效抑制ISKNV的感染,表明NF-κB信号通路对ISKNV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ISKNV及其ORF125与NF-κB关系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ISKNV感染细胞的分子机理和抗病毒药物的开发。  
其他文献
学位
主要探讨了同煤集团公司马脊梁矿自行研制的薄煤层综采设备的成功应用,并对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改造及技术特征、工作面地质条件、综采设备的工艺参数优化及工作面工序合理匹配
本论文前三个章节研究了斜带石斑鱼对糖类物质的利用。第四章研究了杂交罗非鱼饲料中糖的适宜添加量,并与石斑鱼对糖的利用进行了比较。 主要结果包括如下7个部分。 1、
本论文系统地进行了斜带石斑鱼(印inephelus coioides)吡哆醇、硫胺素、核黄素和烟酸的营养生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7组添加不同吡哆醇水平(0、1、2、4、8、16、32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经济鱼类,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化,养殖中面临的鱼类疾病感染问题愈发严峻。为了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解鱼类的免疫机制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