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的口译实践活动,是以“CRI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采访”内容为翻译对象,进行的翻译实践。访谈类节目对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起着重要作用。笔者通过收听访谈内容,了解了大量口语表达方式。同时,被现场记者流利的日语水平所折服,对访谈类交替传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笔者并非传媒专业出身,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记者训练,对相关专业知识少有储备,在实践初期,不能准确地理解原语内容。因此本篇实践报告将结合模拟过程,着重论述促进原语理解的策略。翻译实践过程基于法国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的“释意理论”,对三期访谈内容进行模拟。报告共分为四章:第1章介绍了实践项目,包括实践背景、实践内容、访谈类翻译的注意事项;第2章讲述了实践过程;第3章为案例分析,笔者通过分析实践过程,整理出五种原语理解策略:知识的准备,利用、发言内容的分析、场景的形象化、语调的核心作用、固定表达方式的运用。第4章翻译实践总结。通过实践笔者认识到,访谈类交替传译的实践,不仅帮助笔者了解了多种多样的口语表达方式,也让笔者在短时间内积累广泛的知识。因此将实践中的策略系统的加以总结,将对今后类似情况的处理具有指导作用,也能供其他翻译工作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