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模分复用系统MIMO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xuegua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云计算、移动网络、大数据等新兴宽带消耗型业务在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全球用户数据流量的需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而进一步用于提高基于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SMF)传输系统容量的技术选择有限,并达到了收益递减的地步。现在通过光纤传输高光谱效率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一种提高频谱效率的方法是通过利用光纤中的空间自由度来实现。当前使用少模光纤(Few-mode Fiber,FMF)/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MMF)的模分复用(Mode-division Multiplexing,MDM)技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MDM系统在FMF/MMF中使用多种模式来传输许多独立的并行数据流。MDM系统中的电场可以用一组正交的空间和极化模式表示。当在MDM系统的每个空间模式中使用SMF中利用的所有自由度时,总比特率与空间模式的数量成比例地增加。尽管MDM系统长距离传输不可避免地导致不同模式之间的耦合,从而导致串扰和干扰,但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可以分离并行数据流。本文主要针对光纤MDM传输链路中线性传输损伤的影响,重点研究了MIMO检测技术,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根据矩阵传输理论建立了具有D个偏振模式的MDM系统仿真模型,主要介绍了线性MIMO系统的某些基本端到端属性,研究了模式色散、模式耦合、模式相关损耗(Mode-dependent Loss,MDL)等线性传播损伤。(2)首先考虑了光纤MDM链路中累积MDL与环境干扰对模式耦合矩阵的影响,仿真建立了一个通用的光纤动态MDM传输系统。接着分析了累积MDL对模分复用传输系统的影响,同时施加不同强度的环境干扰影响MDM系统的模式耦合,紧接着介绍了自适应MIMO均衡算法—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和递归最小二乘(Recursive Least Square,RLS)算法,并将它们用来进行MDM信道动态补偿,最后使用均方误差(Mean-Square Error,MSE)作为指标评估了这两种自适应均衡算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累积MDL造成MDM传输链路性能损伤;两种信道补偿算法可以很好地补偿环境干扰对系统造成的性能损伤,但累积MDL的存在会使得补偿后动态MDM传输链路的性能变动较大,即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解调后MSE的方差变化较大。(3)基于MDM系统中信干噪比(Signal-to-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的特点,即将其SINR的概率分布通过广义伽玛分布进行近似,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SINR阈值的改进的减少搜索算法(Improved Reduced-Search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level SINR Thresholding,IRS-MST)。IRS-MST基于多个SINR阈值动态确定每个模式搜索空间的大小。此外,使用压扩函数来平衡搜索空间的大小和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累积MDL的MDM系统,IRS-MST可以实现接近ML的性能;与传统的IRS算法相比,IRS-MST算法的复杂度大约比IRS小5.4倍。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无线设备的大规模普及,未来无线网络中设备间数据传输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其中频谱资源紧缺问题不可忽视。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能够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基站负荷,应用在众多领域。考虑到无线通信环境的开放性以及窃听、攻击等各类安全威胁,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输的数据的隐私性和保密性变得至关重要。提供高质量的安全服务是无线通信网络设计
无人机自组网(UAV Ad Hoc Network,UANET)是一种以多个无人机为网络节点而构建的自组织网络,属于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的一种。无人机自组网相较于传统的自组织网络来说具有移动性更高、覆盖面积更大、组网方式更灵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抢险救灾、应急通信、军事战场等环境当中。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
随着高铁网络的快速发展,铁路通信需要从仅处理关键信号的应用发展到支持高数据速率传输的应用。目前的铁路通信系统性能难以满足高速率传输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需求,必须获得足够的系统传输带宽,探索和研究当前尚未充分利用的毫米波频段,对于铁路无线通信至关重要。无线信道建模是设计与验证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由于信号在毫米波频段传播表现出与sub-6GHz频段传播所不一样的特性,传统的信道模型不能很好的适应毫米波
去蜂窝(Cell-Free)网络、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通信、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是满足未来移动通信需求的关键架构与技术。为在降低网络成本的同时,充分保障和提升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研究RIS与系统各部分的结合应用,据此确定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针对信号质量易受用户移动影响的挑战
随着信息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学术界与工业界将大规模机器类通信列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三大核心场景之一。串联扩频多址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由于兼顾了多用户接入下的高连接性和高可靠性,有望应用于大规模机器类通信场景。然而现有的串联扩频多址技术的抗多址干扰能力和抗异步时延能力均具有局限性,使得该技术难以投入实际应用。本论文以串联扩频多址技术为基础,针对其应用于当下物联网通信场景局限性,考
点云因其具有准确的位置信息,在三维物体检测与分割中被广泛应用。一些方法直接利用点云的空间结构信息可以实现点云的分割与检测,但由于点云本身的稀疏性等固有缺陷使得这些方法大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为获得更好的分割与检测结果,本文对视觉信息进行不同方式的融合,从而实现点云的分割与检测,工作概述如下:(1)为了有效解决点云数量庞大且结构稀疏等问题,根据激光雷达成像特点将点云投影到2D空间使其更稠密,通过在2
视频插帧以视频中连续帧作为输入,利用输入帧的信息预测合成中间帧,从而生成帧率更高,画面更加连贯的视频。作为计算机视觉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视频插帧在视频帧率转换,视频压缩传输,慢动作回放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存在遮挡、运动模糊、大尺度运动等复杂情况,高质量的视频插帧任务面临极大的挑战。特别是真实场景中运动模式的复杂多变,使得进行准确的光流估计变得极为困难,因此,研究复杂运动模式下的视频插帧具有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铁路建设不断向中西部延伸。稳定可靠的铁路移动通信,是列车安全运行和乘客对外联系的重要保障,而铁路沿线的电波覆盖系统是铁路移动通信的基础。因此,如何实现铁路移动通信的高效电波覆盖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漏泄波导是铁路移动通信环境中的一类可靠的电波覆盖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传输损耗较低等优点。其中,椭圆漏泄波导因自身结构的可柔性化特质,具有可以连续长距离加工、应用中连
相控阵天线借助移相器,可以快速改变相控阵天线的波束方向,具有增益高,波束指向精确,波束无惯性,可实现高速移动目标跟踪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高速移动场景大规模阵列天线波束无线信道覆盖角度较窄,只能涵盖角度和时延扩展较小的反射路径,会显著影响无线信道的小尺度衰落特性。除此之外,随着目标的高速移动,无线信道还将呈现显著的动态性,因此研究高速移动场景无线信道测量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
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GSM-R网络,并且随着铁路高速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将5G移动通信技术引入铁路行业成为未来铁路通信系统的演进方向。支持高可靠、低时延、大容量及超高速移动适应性一直是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致力于达到的性能指标,然而,地形复杂多变、铁路沿线无线环境复杂、列车高速运行都给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的可靠通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如何增强超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的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