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是一种独特的环状单链(负链)无囊膜DNA病毒,该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所有家禽生产国家,是青年鸡群发生传染性贫血综合症的病因。CAV感染后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全身淋巴组织萎缩,并伴随严重的免疫抑制,常继发病毒、细菌及真菌性感染,成为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因此,CAV诊断的标准化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1.鸡传染性贫血检测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参照GenBank发表的CAV Cux-1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感染MSB1细胞中的CAV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对影响扩增的各个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PCR方法可以从阳性CAV病料中扩增出长度为580bp的特异片段,特异性试验证明,该方法不能扩增ALV、REV、MDV、NDV等基因组核酸,而只能扩增CAV基因组核酸,显示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PCR方法最低可以检测到3.98个TCID50的病毒,形成了CAV检测国家标准上报稿。随机抽取9份市场疫苗,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CAV污染情况,结果发现2份阳性,提示市场疫苗的质量不容忽视。
以感染CAV海安株的MSB1细胞为抗原,固定于玻片上,以CAV免疫SPF鸡的多抗血清作为一抗,FITC标记的兔抗鸡IgG抗体为二抗,建立了检测CAV抗体的IFA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感染CAV的MSB1细胞只与CAV多抗反应,与ALV、NDV、AE、IBDV多抗均不反应,证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较中和试验敏感性低。
2.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海安株致病性研究
将64只1日龄SPF鸡随机分为攻毒组(32只)及对照组(32只),攻毒组每只鸡胸部肌肉接种200μL CAV海安株病毒悬液(TCID50=10-4.6/50μL),对照组接种等量1640培养基。结果接种病毒雏鸡呈现特征性的临床症状(贫血),并伴有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蓬松等症状,第16天症状最显著并出现死亡,20天后逐渐恢复。分别于接种病毒后第4、8、12、16、20、24、28天扑杀雏鸡,采集胸腺、心脏、肝脏、脾脏、肾脏、法氏囊、骨髓、胰脏等组织,准确称重胸腺、肝脏、脾脏和法氏囊并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用PCR方法检测不同阶段病毒在各组织中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雏鸡攻毒后12至16天,胸腺、法氏囊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脾脏指数无明显变化,肝脏则较对照组肿胀;组织切片结果显示,第8-16天可在胸腺、脾脏组织切片内观察到严重的淋巴细胞缺如,肝脏则表现出细胞肿胀、肝窦间隙扩张等病理变化,法氏囊淋巴细胞缺如不显著。PCR检测结果显示,肝脏和胸腺中病毒滴度均在攻毒后第16天达到最高,从第4天至28天在鸡的心、肝、法氏囊、骨髓中均可检测到病毒,胸腺和脾脏攻毒后24天内PCR均为阳性,随后检出率降低;肾脏攻毒后16天内PCR均为阳性,随后检出率逐渐降低。血清中病毒检出率从攻毒后4天开始逐渐升高,12天到达高峰,在20天时不能被检出。IF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攻毒后至第24天可检测到抗体,少量CAV感染细胞出现特异性荧光,但28天开始CAV感染细胞呈现大量特异性荧光,32天呈现强荧光;病毒中和试验(VN)检测雏鸡血清中和抗体水平结果显示,攻毒后第16天可从血清中检测到低滴度的抗体(1∶32-1∶64),第28天抗体滴度上升(1∶512-1∶1024),第32天产生较高滴度中和抗体(>1∶1024)。
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鸡传染性贫血PCR和IFA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并且具有快速、简便、成本低等优点,可用于鸡传染性贫血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CAV海安株致病性实验表明,雏鸡感染后呈现特异性的免疫器官抑制,攻毒后第4天至28天几乎所有组织均可用PCR方法检测到病毒,而第16天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组织中病毒滴度均达到最高峰,随后逐渐恢复。CAV抗体水平在感染病毒后28天内逐步上升,但感染早期血清中低滴度的抗体只有通过VN才能检测到,IFA检测灵敏性较VN实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