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分布与糖脂代谢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mdj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跟据国际糖尿病联盟调查显示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4.51亿,到2045年将达到6.93亿。在一项对亚洲、非洲、南美、欧洲28个国家的观察研究中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中大约一半的患者出现了微血管并发症,约27%的患者出现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全球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相关,例如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T2DM、心血管疾病等。一般来说,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程度与体内总脂肪量呈正比,然而研究显示,脂肪在上半身或躯干区域(尤其是腹部区域)聚集更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性疾病,而在四肢或其他部位聚集较不容易引起代谢紊乱。肥胖的特点是脂肪过度蓄积,包括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虽然皮下脂肪是人体储存脂质的主要部位,但是皮下脂肪的储存能力有一定限度。当体内多余的脂肪超过皮下脂肪的储存能力时,脂质就会沉积在异位脂肪组织,如肝脏、心脏、骨骼肌和内脏脂肪组织。不同区域的脂肪组织代谢特点各异,了解脂肪组织的区域分布是研究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正确认识病理状态下脂肪再分布特点。体重指数(BMI)和腰围在临床上较易测量,常作为肥胖的评估方法,但是因其反应的是总体的腹部脂肪而有一定的局限性。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是测量腹部脂肪分布的金标准,具有分辨率高、定位定量准确、可重复性高、安全方便等优点。目前关于腹部脂肪分布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研究较少,T2DM患者合并较高的腹部脂肪时是否更容易发生并发症呢?为此本文通过QCT测量腹部脂肪,分析T2DM患者的腹部脂肪分布与糖脂代谢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对象和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内分泌科住院并行QCT检查的369例T2DM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在行肺部CT检查的同时行QCT测定L2/L3水平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及腰椎骨密度。根据VAT的值以三分位数法分为 T1 组(VAT<155.8cm2)、T2 组(155.8 cm2 ≤VAT<216.4 cm2)、T3组(VAT≥216.4 cm2)。同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 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空腹 C 肽(fasting c-peptide,FC-P)、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因纳入患者可能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故使用C肽代替胰岛素对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评估。其中318.例T2DM患者进行了 口服葡萄糖耐量及C肽释放试验,分别于0、30、60、120、180min取血测定血糖及血浆C肽水平,应用改良HOMA公式评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HOMA-IR=1.5+FPG×FC-P/2800,HOMA-β=0.27×FC-P/(FPG-3.5),血糖曲线下面积:GLUAuc=1/4(FPG+2×PG30+3×PG60+4×PG120+2×PG180),C 肽曲线下面积:C-PAUC=1/4(FC-P+2×C-P30+3×C-P60+4×C-P120+2×C-P180)。评估所有研究对象发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外周动脉粥样硬化(Peripheral atherosclerosis,PAS)、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CVD)情况。结果(1)T2、T3组的男性患者、BMI均高于T1组,且T3组高于T2组(P<0.05);T2、T3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T1组(P<0.05),而T2、T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1 组 HbA1c 高于 T3 组(P<0.05),而 T1、T2 组及 T2、T3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 组 GLUAUC、HDL-C 高于 T2、T3 组(P<0.05),而T2、T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组TG高于T1组(P<0.05),而T2、T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组HOMA-IR、HOMA-β 均高于 T1 组,且 T3 组高于 T2 组(P<0.05);T3 组 FC-P、C-PAUC 均高于T1、T2组(P<0.05),而T1、T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空腹血糖、TC、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1组骨密度高于T3组(P<0.05),而T1、T2组及T2、T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VAT三分位数的增加,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比例亦显著升高(P<0.05),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5)VAT、SAT 均与 BMI、FC-P、C-PAUC、HOMA-IR、HOMA-β 呈正相关(P<0.05),VAT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TG呈正相关(P<0.01),与HbA1c、GLUAUC、HDL-C、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SAT与TC、LDL-C呈正相关(P<0.05)。(6)VAT与24h尿白蛋白、糖尿病肾病呈现正相关(P<0.05),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P<0.05)。(7)HOMA-IR与各相关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和VAT对HOMA-IR 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SBP、DBP、SAT、TC、TG、HDL-C、LDL-C对HOMA-IR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糖尿病肾病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SBP、FPG、VAT均是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校正上述混杂因素后,VAT仍是发生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OR=1.006,P=0.009)。VAT、SAT均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结论1.VAT、SAT增加是胰岛素抵抗、血脂的影响因素,而VAT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危险因素。2.VAT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而VAT、SAT均不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建立药用胶囊壳中铬(Cr)元素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密闭微波消解后,以钪(45Sc)作为内标元素,用ICP-MS直接测定元素的含量,并将
文章在对公司机关IAN网络环境和管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加强LAN网络安全的综合管理,以实现LAN的系统安全、软件管理、资产管理和数据服务等关键需求,可供施工企业总部
工程造价控制是建设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建设工程造价的费用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内,就必须有精心的准备、科学合理的组织实施,把工程建设施工中各阶段的工程造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