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加减五苓散对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水肿患者蛋白尿、血清白蛋白、电解质、血脂、血清醛固酮水平及其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进而探讨加减五苓散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可能的作用机理。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肾病科病房及门诊,西医诊断符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水肿、中医辨证诊断证型符合脾肾阳虚证的患者64例作为观察病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均给予基础治疗:低盐、低脂、限量优质蛋白饮食,改善循环、抗凝、利尿消肿、免疫抑制等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草药加减五苓散(猪苓15g、泽泻10g、炒白术10g、茯苓30g、肉桂10g、车前子15g、王不留行10g、益母草15g、黄芪30g、仙灵脾15g、金樱子15g、芡实30g、广木香10g、陈皮10g)的本院代煎中药,日1剂,每天2次,每次100ml饭后温服,疗程为8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24h尿量、体重、体重指数、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钾、血清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第0周、第4周、第8周卧位血清醛固酮的水平,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1.疾病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疾病疗效优于对照组。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3.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对照组除畏寒肢冷、腰脊冷痛、腰膝酸软、便溏症状无明显变化(P>0.05)外,其他症状均有改善;试验组的各项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尤其对浮肿、精神萎靡症状改善最明显(P<0.01)。4.卧位血清醛固酮指标比较:治疗后组内比较,第4周、第8周对照组与试验组的醛固酮较治疗前均有降低,其中第8周试验组的醛固酮降低最显著(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第4周试验组较对照组的醛固酮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8周试验组较对照组的醛固酮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其他生化指标比较:治疗后组内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钾均显著下降,血清白蛋白显著上升,血清总胆固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血清钠、甘油三酯无明显变化,试验组血清钠、甘油三酯显著下降;治疗后组间比较,除血清总胆固醇无明显变化外,试验组各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6.反映水肿变化指标比较:治疗后组内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的24h尿量均显著增加,体重与体重指数均显著下降;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各项反映水肿变化的观察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程度的变化存在差异(P<0.05),试验组对水肿的改善优于对照组。7.安全性指标比较: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加减五苓散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水肿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减轻水肿,增加尿量,减少蛋白尿,改善脂质代谢,降低体重与体重指数,降低24h尿蛋白定量与甘油三酯,升高血清白蛋白。加减五苓散可以降低患者卧位醛固酮水平,减少水、钠潴留与减轻肾脏损害,可能是其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水肿的机制之一,并且可以减少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电解质紊乱的作用。加减五苓散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在使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