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方兴未艾的主动配电网是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技术手段。然而,可再生能源所固有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给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控制和优化调度带来新的挑战,而传统配电网的优化调度策略难以对多种形式的分布式电源进行协调优化调度。近些年分布式储能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利用其参与配电网优化调度,可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并能够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实现削峰填谷等。因此,研究含分布式储能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集中式储能参与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已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含分布式储能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研究尚不完善,没有充分考虑到分布式储能的可调度能力对其参与优化调度的影响。其次,大部分研究仅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日前短期预测,进行主动配电网日前调度。然而,随着预测时间尺度的增长,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预测误差会增大。因此,可再生能源发电日前短期预测误差比其日内超短期预测误差大,从而使得主动配电网日前调度计划不够合理。由此,如何合理地制定考虑分布式储能系统可调度能力的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方法,是分布式储能系统参与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充分分析分布式储能系统调节能力的基础上,展开考虑分布式储能系统可调度能力的主动配电网日前-日内协调优化调度方法的研究。首先,在对分布式储能系统供能特性的定性分析基础上,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储能系统调节能力分析方法,来进一步量化分析分布式储能系统的调节能力和调峰特性。然后,为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负荷的预测精度,增加优化调度的准确度,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节点预测模型,提出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可调度能力评估模型。最后,在储能特性分析和预测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节点可调度能力的分布式储能模型,提出考虑分布式储能可调度能力的主动配电网日前-日内协调优化调度方法,改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因预测时间尺度而形成的预测误差对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分布式储能系统调节能力和调峰特性分析方法。针对如何充分分析分布式储能系统的调节能力问题,首先从储能的响应速度特性、功率调节特性等方面,对目前常见的分布式储能系统的供能特性进行定性分析,基于此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储能系统调节能力评估模型,来进一步量化分析分布式储能系统的调节能力,仿真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而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分布式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的模型,分析分布式储能系统的调峰特性,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2)基于深度学习的节点可调度能力预测与评估方法。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负荷节点的预测误差对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的准确性影响问题,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节点预测模型。针对分布式储能节点如何确定其可调度能力问题,提出节点可调度能力评估方法。首先,为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节点和负荷节点的预测精度,增加调度计划的准确度,引入深度信念网络模型,建立节点预测模型,对比其它预测模型来验证本文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在此基础上,构建节点可调度能力评估模型,建立储能损耗程度、充电消纳能力等评估指标,并用综合赋权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以此来对分布式储能节点的可调度能力进行评估,作为后续研究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的理论基础。(3)基于节点可调度能力的主动配电网日前-日内协调优化调度方法。针对主动配电网日前调度计划不够合理问题,通过增加主动配电网日内调度阶段,使得系统优化调度结果更加符合系统实际运行,因此提出基于节点可调度能力的主动配电网日前-日内协调优化调度方法。首先,根据节点可调度能力评估方法,建立基于可调度能力的分布式储能模型。进而,在削峰填谷场景下,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日前短期预测信息,以主动配电网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储能运行等约束条件,先构建主动配电网日前调度模型。再在日前调度计划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日内超短期预测信息、以主动配电网调整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日内调度模型,来适时调整日前调度计划。由此,最终形成主动配电网日前-日内协调优化调度模型。最后,仿真算例验证采用所提方法后,分布式储能系统有更好的削峰填谷效果,并且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