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小曲及其主体曲牌【越调】的稳态特征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eda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安之名,始于宋金。早在七千多年前的远古时期,就有伏羲、女娲氏族的先民居此之证,是羲皇故里,华夏文明的源头。生活在这座文化古城的人民自古喜好音乐,擅长诗词,至今在秦安流传着一种音乐与诗词相结合的传统弹唱艺术——秦安小曲。目前对秦安小曲的研究以鸟瞰式的宏观概述,曲目及曲牌的收集、汇编为主。本文在文献研读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音乐形态分析法探讨秦安小曲的主体曲牌[越调]之稳态特征。全文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包含两章:其一,对秦安小曲的历史追其源、溯其流。其二,探讨曲牌名称、音乐及联套模式,运用统计方法得出秦安小曲的主体曲牌[越调]。下篇研究秦安小曲主体曲牌[越调]的稳态特征。第一章,对作为调名的“越调”、作为曲艺腔系及曲牌[越调]进行初步探究。第二章,分析主体曲牌[越调]的音乐形态。即先对[越调]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然从不同演唱者演唱相同曲目、不同演唱者演唱不同曲目中的[越调]两个角度出发,寻其[越调]的稳态特征。第三章,基于第二章的研究,试图将比较的范围扩展到西北境内其他地方曲种,分析不同地方曲艺中[越调]的音乐形态,探究其稳定性特征。第四章,剖析文化视域下出现唱腔稳定性特征之缘由。以表演之“场”、传承之“人”为切入点,总结出秦安小曲中曲牌音乐与文化机制、传承方式之关联。第五章,谈谈小曲在稳中求变的因素。即曲随词变、曲随韵变、曲随地变、曲随人变、曲随场变。
其他文献
泾原镇是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设立的京西北八镇之一。唐王朝之所以设立泾原镇,是因为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面对吐蕃的大力入侵,邠宁等镇力不能敌,所以大历三年,代宗分邠州兵士至泾原,以马璘担任泾原节度使,再将郭子仪的朔方军移镇邠州,以两者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方式,从而实现抵御吐蕃等少数民族入侵,保卫京师长安的目的。新设的泾原镇位于唐蕃交战的最前线,因此为抵御吐蕃入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泾原镇的设
学位
microRNA(mi RNA)作为一种内源性非编码RNA与很多疾病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对其实施快速、超灵敏的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治疗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电致化学发光测试技术由于其具备快速的响应效率、超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背景噪音等优势赢得了科研界的广泛关注。本论文致力于将电致化学发光分析与生物传感器结合起来构建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实现对mi RNA的快速检
学位
本文对中国古典文献中的猫故事进行研究。以笔记、章回体小说作为主要参考,辅之以类书、史籍、佛教典籍、诗文集等各类资料,对其中有关猫的故事叙述进行分类整理工作,总结古代文士笔下关于这一动物最为典型的描述。同时以此为基础探究故事背后蕴含的鲜明文化特征,以期管窥猫在中国古代各时段的故事演变及古人对猫认知态度的转变,从而为我们了解古人、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提供一个特别的切入点。文章主要分上、下两篇展开探讨研究。
学位
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光电转换的半导体材料,在光照条件下,其中载流子(电子或空穴)被光激发并在半导体内部与表面、半导体与半导体之间、半导体表面位点与结合分子之间以及半导体与电解质界面之间转移发生电荷密度的变化,从而将体系的分析识别部分与具备光电化学响应基底部分之间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转化为电信号。光电化学传感分析体系凭借不同的能量形式来进行激发与检测过程,光激发光活性物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
学位
粮食问题是历代统治者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时期,一般的农民家庭都可称为“粮户”。作为国家粮食的主要供应者,粮户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粮户的粮食生产、消费、储存、缴纳赋税等行为,已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抗战时期,川陕地区作为战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是抗战大后方的重要经济支柱。尤其是1937-1940年,在日军不断进攻下,大量国土沦陷,使得国民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
学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生物分析技术发展起来的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策略,兼具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稳定性好、对生物分子损伤小、以及能在复杂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等优点,在食品检测、环境保护和疾病诊断等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纸纤维因其本身具有独特的生物兼容性,易于功能化及易折叠等特质,而被选作构筑各种传感器的基底。至此,纸基生物传感器随之应运而生,并为多种疾病的精准检测提供了新的
学位
目前搜集的资料显示,青铜盂最早出现于商代晚期,流行于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后逐渐衰落。文章以所收集的商周青铜盂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学、统计学、文化因素分析法等方法对其形制演变、艺术造型、出土情境、区域特征、起源与流向进行整理与研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首先探讨了选题缘由与意义,其次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总结了前人对青铜盂的研究,最后阐明了研究方法与目标,界定了青铜盂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
学位
本文是对1881年至1948年阿根廷犹太移民问题所做的一项专题研究。主要内容分为四章。第一章分析了犹太人移民阿根廷的主要原因。犹太人移民阿根廷的内因是欧洲反犹主义运动兴起,特别是沙皇俄国的反犹运动与纳粹德国屠犹;外因是阿根廷鼓励移民的政策与犹太垦殖协会的支持帮助。1881年至1948年,大约27万犹太人在犹太垦殖协会的帮助下或通过自发移民到达阿根廷,其中主要是东欧犹太人。第二章论述了阿根廷犹太移民
学位
湖石是中国古代园林中重要的陈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赏石者内心思想的外化表现。湖石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形貌怪异俊秀,姿态万千,周身多有孔洞遍布。学界已关注到唐宋时期湖石的赏玩及流行情况,但湖石流行的原因以及思想本源出之何处,还有一定的研究空白可待着手。本文期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厘清湖石形象的变化轨迹,进而探讨湖石折射出的思想、政治、文化流变。第一章整理先秦两汉的山岳崇拜思想,结合文献与实物
学位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等药物的大量使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在全球的发病率迅速上升。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大量推广,真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故真菌药物的发展备受人们重视。泊沙康唑自上市以来,因其广谱、高效和低毒的特点,一直作为治疗真菌感染的一线用药,也受到全球各大医药公司和科研院所的青睐,泊沙康唑中间体及产物的合成工艺研究成为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