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交替作用下煤矸石中重金属释放的水文地球化学效应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ei4477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露天堆放的煤矸石在风化作用下,其中污染物大量释放,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国内外针对煤矸石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其进行动态淋滤或静态浸泡实验来探讨重金属的释放机理,以及重金属释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但涉及到干湿交替作用下煤矸石重金属的释放特征及其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的研究较少。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258—风化作用下煤矸石中重金属释放的动力学过程及对土壤包气带的影响),以陕西韩城燎原矿区高硫煤矸石和桑树坪矿区低硫煤矸石为研究对象,研究干湿交替作用对高硫和低硫煤矸石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通过干湿交替实验、浸泡实验,分析干湿交替作用湿度条件变化、浸泡液pH、液固比、氧化还原条件变化对干湿交替过程中高硫和低硫煤矸石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变化特征和污染组分释放的影响,揭示干湿交替作用下煤矸石重金属释放的水文地球化学效应,得出如下结论:1.Cr与Zn在干湿过程中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于煤矸石中。交替初期,煤矸石中Cd主要以铁锰态和残渣态为主,交替后期,Cd主要以残渣态存在。Cu在交替过程中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煤矸石中Pb在干湿交替循环前期主要以有机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后期Pb的可交换态、铁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所占百分比一致。2.干湿交替强度越大,Cd从残渣态向可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态和有机态转化程度越高,Cu从碳酸盐态向可交换态以及有机态向碳酸盐态转化比例越高,越有利于促进Pb从铁锰态和有机态向碳酸盐态转化,以及有机态向铁锰态转化,可以促进Zn从碳酸盐态、铁锰态及有机态向可交换态转化,抑制铁锰态和有机态向碳酸盐态的转化。3.浸泡液pH与浸出液pH成正比,与低硫煤矸石浸出液Eh成正比。浸泡液pH=2时,低硫和高硫煤矸石浸出液中不存在重碳酸盐。高硫煤矸石Ca2+、Mg2+和SO42-三种离子的浓度受浸泡液pH影响较大。浸泡的液固比与浸出液pH成正比,与Eh和电导率成反比,与低硫和高硫煤矸石浸出液中Ca2+和Mg2+浓度呈反比。氧化浸泡环境下,高硫和低硫煤矸石浸出液pH值要小于还原浸泡环境,Eh值和电导率要高于还原条件。氧化还原条件对矸石中Ca和Mg两种元素的释放影响较弱。氧化条件下煤矸石浸出液中Cl-浓度要明显大于还原条件。4.在干湿交替过程中,随着浸泡液pH的增大,高硫和低硫煤矸石浸出液中Cr、Cu和Pb的浓度逐渐减小。低硫煤矸石浸出液中重金属浓度随液固比增大而降低,高硫煤矸石相反。低硫煤矸石浸出液中Cd、Cr、Cu浓度变化受氧化浸泡条件的影响较大。5.通过质量平衡模拟结果分析得出,煤矸石一水反应系统中,矿物的溶解沉淀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是主要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干湿交替第一次后,高硫煤矸石与pH=8的浸取液混合过程中水化学组分的演变,从初始溶液到最终溶液是经历石英、方解石溶解作用,白云石、黄铁矿、石膏、岩盐、高岭石沉淀作用及CaX2/NaX阳离子交换作用之后形成的。
其他文献
聚酰亚胺/功能化石墨烯(PIFG)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FG与PI界面相互作用、界面处应力传递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作为
“刚进11月就给气了,家里暖乎乎的,感谢政府的贴心关怀.”张奶奶摸着暖气,乐呵呵地说.2019年是天津提前供暖的第四年,不向居民和单位加收供热费,延长供暖财政增加支出15亿元
期刊
本课题以综合制药生产废水为处理对象,在UNITANK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复合式交替流生物处理工艺",并对其性能及其运行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该研究成果直接指导了生产废水处理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转换效率低,二是稳定性不好。ZnO:Al/Al复合背反射电极的应用可以增加光在电池i层的光程,从而增加了i层对光的吸收,提高了电池的效率。此外,增加了ZnO:Al/Al复合背反射电极后在同样的效率下可以减薄i层,增加电池的稳定性。对ZnO:Al/Al复合背反射电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池n层和ZnO:Al薄膜的匹配。本论文对电池的n层沉积条件和ZnO:Al薄膜的
数字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以其特有的便捷性、实时性、直观性等优势,被广泛用于产品、零部件以及重要结构的质量检测与评价中。超声C扫描是出现较早并得到推广应用的成像检测技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我国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对财政治理能力提出考验.疫情带来的收入减少、支出增加,远期来讲,完善公共卫生财政应急管理机制,都使我国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