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试图从性别角度入手对生活这样一个由物品包围的“白色神话”般的消费社会里的女性进行观照。在这样的一个连空气中都弥散着消费气息的时代里,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不仅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还影响到了家庭生活及其中的性别关系。而传统家庭生活之外的女性似乎更早的和消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作为消费社会典型特质的大型购物广场以及对消费文化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的广告媒体中,女性的身影更是随处可见。正是在由男性掌控的消费社会的“缺席”、“边缘”、“被压抑”之中,女性利用自身的“弱者优势”寻求种种利于自己发展的小小空间,实现其存在的意义。
全文由“引言”、“正文”及“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为三章。
引言 主要是对国内外的消费社会以及消费文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旨在说明本论文写作的目的、涉及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以及理论意义。
第一章从消费社会形成的社会物质成因入手,指出我们生活的消费社会实际上是一个被物包围的社会。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不仅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家庭生活以及其中的性别关系。
第二章着重考察了正统家庭之外的女性与消费的关系,引入了巴塔耶的“耗费”理论,为重新审视因一直与带有否定色彩的消费、浪费联系在一起而遭至否定的女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广告为消费社会和消费文化的形成奏响了凯歌,当代消费社会中,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媒体,我们看到的是影影绰绰的女性身影。
第三章女性购物,既有着社会传统的外在因素的影响,又有着其自身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闲逛的她们更多的是在享受着视线消费以及脱离家庭繁琐生活带来的购物乐趣,通过购物,她们找到了进入公共领域的新途径。
结论:女性作为消费购物的主力军,在后现代的消费社会中,她们的身影得到了凸现。女性本质比男性有着更加强烈的流动性质,融化于日常生活要求的性质,针对纯粹个人生活的性质,正因为这样,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适应这个被物包围着的社会,女精灵们附身于商品,与商品交织在一起,成为了商品的一部分,在被认为仍由男性掌控的消费社会的“缺席”、“边缘”、“被压抑”之中寻求种种利于自己发展的小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