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山西士人戴廷栻文化活动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w1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廷拭出生于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士生其间,素有古陶唐氏遗风。他出身官宦之家,家族入仕成员皆清操职守,气节凛然。戴廷栻的家族史,可以说是一部逐渐步入科举仕途成为官宦之家的历史,其间传承的不仅是科举功名的逐代延续,更重要的是其中精神内涵的内化与传承。戴廷栻20岁入太原三立书院课读,三立书院是戴氏学问、品性、精神、人脉的积淀与塑造时期。其师袁继咸极具高风亮节,倡导经世致用之学,戴氏及其好友均是拥有极为鲜明的人格魅力与行为方式的士子。这些友人面临易代,或选择激进的反抗以至牺牲自我,或选择隐于市,做一位脱离政治、闲淡旷达之高士。他们共有的是对于士人气节的持守。他们在学术方面均颇有造诣,通过积极从事文化活动来实现自身价值。傅山作为其中极富盛名的易代名士,与戴氏是志同道合的密友,他们在文化艺术、生活交际等方面有着颇为频繁的来往,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时局变迁后的生存。遭逢易代,戴廷栻志于仕的理想就此破灭,他在家乡祁县创建文化中心丹枫阁,就此展开自己在清初活跃的学术文化活动。当时丹枫阁,堪与南方冒氏水绘园齐名,足见丹枫阁当时声望之隆。丹枫阁内书画鼎彝,收藏丰富,吸引海内诸多名士的造访,戴廷栻广泛的结交以及出色的文化经营使他从一个仅具备初级功名的士子跃升为地方文化精英,丹枫阁在北方学术界的中心地位成为拓展戴廷拭本人声望的主要因素。面对朝代的更迭,戴廷栻选择了与新政权的疏离,致力于开展自己卓越丰富的文化活动,而时间的推移给戴氏带来的现实遭遇使他在晚年无奈出仕。因而戴氏在气节持守与现实遭遇的尴尬境遇下,选择用“半可”二字来定位自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道出了当时一部分士人的真实处境。伴随戴氏的离世,他的文集并未因此而湮灭无闻,戴氏子弟对其文集的勤力寻求,地方官员、家乡士子对戴氏及其丹枫阁记忆的不断追寻,都足以表达戴氏在时人心目中的举足轻重。民国初年,常赞春、渠本翘等乡贤对戴氏文集《半可集》的出版刊刻,更是将对先贤的追溯付诸于实践,借以表达对这位地方先贤的无比尊崇。戴廷栻成为后世心目中的学术典范与行为榜样。
其他文献
近年来,晋商这一历史课题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明清时期,山西商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在将整个中国版图纳入视野之内时,积极从事外向型经营,不失时机地开展对外贸易,
利用建在武汉东湖的中型围隔来研究沉水植被的重建与消失对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沉水植被重建后 ,一些原已消失的种类重又出现 ,原生动物种类增加 ,密度降低 ,多样
利用不同强度的梯度磁场(20.9,42.5,61.1,83.5 m T)处理绿豆种子,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研究梯度磁场对绿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
目的分析本院三种大剂量强阿片类药物(羟考酮缓释片、吗啡缓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癌性疼痛的疗效及用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60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电视播音主持业务一直处于持续繁荣发展的状态,尤其是传媒高校的建立与传播学科体制的创设和发展,成为了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的坚强后盾。为了更好地探索
该文从土壤的热性质出发,阐述了目前国内外用气象监测土壤湿度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在解热传导方程的基础上,引入了“遥感土壤水分最大信息层”概念,并以
对于计算机这门学科,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操作计算机。只有重视计算机的实践教学,才能真正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本文主要介
东汉时期的隶书碑刻作品,以《曹全碑》《礼器碑》为代表的隶书经典作品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东汉时期黄肠石的隶书铭文因为种种原因,形成了自己鲜
目的针对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应用于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患者的临床效用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7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接受常规
目的:观察消栓饮对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DVT)大鼠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血栓湿质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10只分为假手术组,30只建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