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副词+光杆名词”结构中光杆名词的语义分析:跨语言认知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916720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认知系统中的一部分,研究并解释语言事实应参照一般认知机制。本文试图解释“程度副词+光杆名词”(DM+BN)的非规则语法结构(该结构包含一个程度副词,后跟名词)。这一不规则的结构不仅是跨语言现象,这个结构中的BN的性质也很特殊。BN更像是一个形容词,而并非完全表达名词性意义:BN本身是层级性的,DM是使层级意义更加明显的工具。例如,“很绅士”可以被理解为描绘所有特点:耐心、有教养、优雅、世故,等等。这种层级意义是通过光杆名词的分类形成的,产生一组与光杆名词直接相关的特征,并且可以与原型范畴(prototype category)的定语集合兼容。根据光杆名词的不同特性,范畴化在DM+BN结构中经历不同的过程。范畴化是人类认知的一个普遍过程,具有跨语言有效性,由最简单的形式组成。然而,不管文化因素,语境和其他条件,将信息编码到DM+BN句子中的初期认知加工过程确实是普适的,这些过程建立在一个更初级的认知加工过程之上,作者认为这些过程拥有“普遍的认知规则”。本文作者试图找出最基本的过程来认知这些结构并为DM+BN结构提出一个具有跨语言合适性、认知普遍适用性的编码规律,光杆名词的不同特性,支持不同的范畴化机制(认知加工过程)。本文作者将语料库作为实证证据和可验证数据的来源,语料库是西班牙语,加泰罗尼亚语和汉语的量化数据的集合。通过这三门语言的比较,作者发现光杆名词的不同本质也发动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概括性过程在与社会角色相关的名词中使用,还有在像“昵称和绰号”这类范畴中具有贬义或褒义语义的非社会角色名词中使用,以及抽象名词。转喻性过程适用于代表有形物质的光杆名词;显著性过程适用于[土人类]的专有名词。这种结果是跨语言结果,因为这三种语言的光杆名词的语义本质毕竟是相等,同样的本质都被同样的认知过程加工。
其他文献
操作系统的发展要求并行,而互斥是并行的前提和保证.正是并行技术和互斥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文章研究分布式线控转向系统的可靠性问题,并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分布式线控转向系统可靠性的容错技术。首先运用FMEA与故障树分析两种风险评估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分布式线
目的观察人体对柴胡鼻腔喷雾剂的耐受性,确定安全耐受的人用剂量,了解在此剂量下的不良反应,为制定本品Ⅱ期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安全的剂量范围。方法采用随机、开放的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