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和2015年在张掖市民乐县益民灌溉试验站进行了 不同供水量下甜栗南瓜膜垄沟灌试验。根据南瓜不同生育期水分需求,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和1个对照,分别为苗期灌水45mm(T1),苗期灌水45mm +伸蔓灌水30mm(T2),苗期灌水45mm+伸蔓灌水45mm(T3),苗期灌水45mm +伸蔓灌水45mm+座座灌水30mm(T4),以及苗期灌水45mm+伸蔓灌水45mm +开花座果灌水45mm的对照组(CK),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下南瓜生长发肓、耗水特征、产量形成与上壤水分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各处理南瓜全生育期耗水量差异显著(P<0.05),灌水量越大,耗水量也越大,其中CK耗水量最大,T1处理耗水量最小。两个试验年度CK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分别为336.48mm和 303.07mm,较 T1、T2、T3 和 T4 分别显著高出26.38%、16.44%、10.36%、1.97%(2014年)和41.91%、16.44%、10.72%、3.72%(2015年)。不同生育阶段各处理耗水量、耗水模系规律表现为:开花座果期耗水量最大,耗水模系数也最大;其次为伸蔓期,苗期和发芽期最小。日耗水强度表现为:伸蔓期为耗水高峰期,耗水强度最大;其次为开花座果期,苗期和发芽期耗水强度最小。(2)不同供水量条件下南瓜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和积累速率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T1、T2和T3处理干物质积累较CK处理显著(P<0.05)减少了62.87%、37.05%和25.35%,T4处理与CK处理之间无显著(P>0.05)差异。因此,伸蔓期和开花座果期的水分供应不足使南瓜营养物质积累不足,最终表现为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严重下降。(3)随着灌水量和灌溉频率的增加,南瓜果肉厚度和单瓜质量显著(P<0.05)增加。在南瓜伸蔓期和开花座果期进行灌水,可显著增加南瓜果实的横、纵径,但不同供水量条件下的瓜形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T2、T3处理的产量分别较T1处理显著增加了24.59%、29.75%(2014年)和39.81%、55.22%(2015年),T4和CK处理的产量分别较T1处理显著增加了23.07%、21.20%(2014年)和71.85%、74.93%(2015年),T4处理与CK产量差异不显著。表明伸蔓期和开花座果期灌水可显著提高南瓜的产量,且开花座果期是南瓜果实形成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对水分较敏感,水分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产量形成。(4)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两个生长年份中表现并不一致。首年种植(2014年)南瓜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T2处理,而次年种植(2015年)为T4处理,其分别较T1和CK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4.80%、19.71%(2014年)和25.59%、3.37%(2015年)。灌水量过多或过少均不能达到水分利用效率的峰值,当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值时,产量还在上升。(5)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综合各因素考虑,在正常降雨年份,T4处理为河西地区南瓜膜垄沟灌条件下最适宜的供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