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第二章为基于药物体系的连泰方有效物质制备,第三章为基于药物体系的连泰方不同制备物配伍研究,第四章为基于药物体系的连泰方药物质量表征研究,第五章为总结与讨论。第一章文献综述对连泰方各单位药研究的历史、现状进行综述,从单位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含量测定方法等方面总结了各单药的研究概况,共引用文献1 18篇。对黄连解毒汤药理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共引用文献26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药理研究状况,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进行综述,共引用文献43篇。第二章 基于药物体系的有效物质制备根据前期课题组研究发现,基于药物体系三大特性自然性、协同性、亲和性表征,利用课题组PK-PD-DI方法技术,确定连泰方抗脑缺血药物体系组成为总黄酮类、总生物碱类、总酚类这三大类成分,导向制备总黄酮类、总生物碱类、总酚类。以总黄酮、总生物碱的提取率及有效物质中总生物碱和总黄酮类转移率为考察指标,选择总黄酮、总生物碱作为药物体系的制备工艺。连泰方由经典名方黄连解毒汤和肉桂配伍而成。首先,基于制备工艺1、2,分别制得黄连解毒汤相应有效物质沉淀物(b1、b2),将提取物上样液上样于P,型大孔吸附树脂(径高比为1:H1)上,上样量(以生药量计)与树脂体积比为1:V1,进行动态吸附,上样后以G1BV水洗脱,再分别以G2BV的E1%乙醇和E2%乙醇洗脱,洗脱流速G3ml/min,收集E1%乙醇和E2%乙醇洗脱液,回收溶剂,真空干燥,即得黄连解毒相应有效物质富集物(c1、c2)。工艺验证表明,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1和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2提取物、沉淀物、富集物中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稳定。连泰方总黄酮含量为10.12%,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1和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2提取物的总黄酮提取率分别为88.66%,94.98%。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1:提取物、沉淀物、富集物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4.92%,21.02%,16.95%,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2:提取物、沉淀物、富集物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8.22%,26.83%,12.15%。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1与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2沉淀物的总黄酮转移率分别为38.96%,26.24%,富集物的总黄酮转移率分别为36.68%,26.78%。连泰方中总生物碱含量为25.75%,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1和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2总生物碱提取率分别为93.94%,69.50%。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1:提取物、沉淀物、富集物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35.64%,43.57%,42.21%,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2:提取物、沉淀物、富集物总生物碱含量分别为30.06%,47.42%,27.34%。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1:沉淀物和富集物的总生物碱转移率分别为35.82%,40.51%,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2:沉淀物和富集物的总生物碱转移率分别为26.30%,26.73%。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1和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2提取物的指标性成分黄芩苷的提取率分别为92.09%,89.94%。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1:提取物、沉淀物、富集物黄芩苷含量分别为8.55%,16.27%,8.12%,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2:提取物、沉淀物、富集物黄芩苷含量分别为9.52%,17.28%,7.68%。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1和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2沉淀物的黄芩苷转移率分别为54.67%,30.63%,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1和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中2富集物的黄芩苷转移率分别为31.85%,30.68%。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1和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2的指标性成分小檗碱提取率分别为90.12%,89.41%。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1:提取物、沉淀物、富集物小檗碱含量分别为9.09%,14.89%,9.71%,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2:提取物、沉淀物、富集物小檗碱含量分别为10.28%,14.84%,11.33%。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1沉淀物和富集物的小檗碱转移率分别为46.05%,35.06%,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2沉淀物和富集物的小檗碱转移率分别为 24.21%,41.66%。其次,对肉桂总酚最佳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总酚提取量为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考察肉桂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采用L9(43)正交试验设计,以总酚的提取量为指标,考察了提取溶剂、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溶剂倍数4个因素。结合实际生产,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A3B3C2D1,即A3%乙醇回流提取B3次,每次提取C2小时,溶剂用量为D1倍量,制备得到肉桂提取物。称取肉桂适量,加10倍量的水浸泡1h,水蒸气蒸馏8h,即得肉桂挥发油,以最佳提取工艺制备三批样品,三批提取工艺验证结果:肉桂挥发油平均出膏率为2.57%,肉桂提取物平均出膏率为11.6%。表明肉桂提取工艺稳定、可行。第三章基于药物体系的连泰方不同制备物配伍研究黄连解毒汤有效物质配伍药效学研究表明,黄连解毒汤制备物(b1+c1)组制备工艺最佳,体现出制备工艺设计与优选的精准性及其制备物的有效性。SOD、MDA实验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各组分配伍可明显升高模型大鼠脑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其中黄连解毒汤1有效物质制备物(b1+c1)组、黄连解毒汤1有效物质制备物(b2+c2)组降低MDA含量作用明显,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P<0.01)。肉桂有效物质配伍药效学研究表明,肉桂提取物和挥发油配伍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但肉桂其他组分作用不明显。SOD、MDA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肉桂各物质组分可明显增加模型大鼠脑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水平(与模型组相比P<0.01,P<0.05),使脑缺血造成的自由基损伤加剧,表明肉桂各物质组分不能减轻脑缺血引起的自由基损伤。从连泰方有效物质配伍药效学研究可知,连泰方最佳制备工艺为(b1+c1)组,制备物质最佳组合物为连泰方组合物1(b1+c1+d+e)。该组合物具有明显的改善大鼠神经症状以及抗脑缺血作用。连泰方组合物1(b1+c1+d+e)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神经症状(与模型组相比P<0.01),连泰方组合物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第四章基于药物体系的连泰方药物质量表征研究本章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了肉桂有效物质中总酚的含量测定方法。表儿茶素对照品溶液和肉桂样品溶液显色后均在768±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故确定768nm为总酚测定波长。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法测定总酚的显色方法为:精密吸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置于25mL棕色容量瓶中,加70%甲醇至5mL,分别加入0.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2.0mL及0.6%三氯化铁-0.9%铁氰化钾(1:1)混合溶液2.8mL,暗处放置8min,用0.1mol/L盐酸加至25mL刻度线,摇匀后于暗处静置30min,于768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基于药物体系,建立了连泰方组合物中有效指标性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栀子子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918893x+175129,r2=0.9994(n=6);黄柏碱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452352x+8931.68,r2=0.9990(n=6);盐酸小檗碱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3020670x-191132.30,r2=0.9996(n=6);黄芩苷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2862673x+32027.57,r2=0.9999(n=6);肉桂酸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3178008 x+14807.14,r2=0.9999(n=6);桂皮醛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65384207 x+16786.86,r2=1(n=7)。表明栀子苷在0.2μg~0.7μg,黄柏碱在0.0052μg~0.065μg,盐酸小檗碱在0.198μg~0.792μg,黄芩苷在0.149μg~1.043μg,肉桂酸在0.016μg~0.112μg,桂皮醛在0.005μg~0.035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加样回收率合格,符合定量分析的要求。本章所建方法准确、简便、稳定、可行,并成功运用于连泰方有关制备物及其组合物质量表征。第五章总结与讨论对本论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在黄连解毒汤复方的研究基础上,阐明连泰方中黄连解毒汤和肉桂制备物组方配伍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论文创新点:1建立了肉桂有效物质中总酚的可见分光光度含量测定方法;2建立了连泰方药物制备物中有效指标性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3建立了肉桂总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工艺;4确定出连泰方最佳制备工艺与制备物质最佳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