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膜层析杂交法联检六种呼吸道细菌病原体的方法学建立及应用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wuyao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下呼吸道感染仍然是导致全球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发展中国家致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呼吸道细菌病原体。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检测快速、准确、灵敏、高通量、操作简便的PCR-膜层析杂交法,该方法可肉眼读取检测结果,能够用于呼吸道细菌的多重检测和半定量分析,实现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6种呼吸道病原菌的联检。方法:1.PCR-膜层析杂交法联检6种呼吸道细菌病原体的方法学建立。对于每种细菌病原体的引物,分别用五个不同的寡核苷酸(Tag)标记正向引物的5’末端,并用生物素标记反向引物的5’末端,正向引物末端与Tag之间用间隔物C3(间臂结构)连接。将各自互补的寡核苷酸(cTag)固定在膜条的测试区域中以形成6条测试线,对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目标DNA序列进行多重分析。通过单独应用生物素在每个膜条的末端形成一条内部控制线,以保证试纸条型生物传感器的正常功能。反向引物的5’末端的生物素与包被链霉亲和素的蓝色乳胶微球结合可产生信号。PCR扩增细菌DNA片段后进行膜条层析杂交时,带有寡核苷酸标记末端和生物素标记末端的目标DNA通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相互作用与蓝色乳胶微球偶联,然后在膜条上与互补的寡核苷酸杂交,被捕获的蓝色乳胶微球在检测线和内部控制线上积累产生肉眼可见的蓝色条带。通过使用6种细菌标准菌株10倍倍比稀释的菌液提取DNA进行PCR扩增,扩增后进行膜条层析获得的一系列检测线颜色强度色谱图,从而判断PCR-膜层析杂交法检测6种细菌的最低检测限,并对细菌进行半定量分析。2.PCR-膜层析杂交法的临床应用。采用PCR-膜层析杂交法回顾性分析157例痰液标本,并与传统细菌培养方法进行比较,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配对卡方检验计算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率,为了进一步评估PCR-膜层析杂交法检测PCR扩增产物的准确性,将所有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1.PCR-膜层析杂交法能特异性检测和鉴别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6种细菌,并且显示出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特异性。PCR-膜层析杂交法中单种细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0-102CFU/mL,且6种细菌之间不存在交叉反应。2.对于157例临床样本的检测,传统细菌培养方法显示有鲍曼不动杆菌24例,大肠杆菌16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3例,流感嗜血杆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铜绿假单胞菌24例,半定量培养均大于++。同时,50例为阴性样本。107例细菌培养阳性的样本中,经PCR-膜层析杂交法检测11例被鉴定为2-3重病原体混合感染,96例被鉴定单重病原体感染,同时50例细菌培养阴性的样本经PCR-膜层析杂交法鉴定为阴性。PCR-膜层析杂交法定性检测结果与DNA测序的一致性为100%,kappa值为1.00。以细菌培养作为临床诊断金标准,PCR-膜层析杂交法的阳性预测值为89.7%,阴性预测值为100%。总的来说,PCR-膜层析杂交法和细菌培养方法检测157例临床样本的一致率为93.0%,两种方法检测107例阳性样本的一致率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95.8%,大肠杆菌75.0%,肺炎克雷伯杆菌91.3%,流感嗜血杆菌80%,金黄色葡萄球93.3%,铜绿假单胞菌91.7%。结论:成功建立了可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6种呼吸道细菌病原体联检的PCR-膜层析杂交法,该方法简单、快速、高通量、灵敏、准确且极具成本效益。PCR-膜层析杂交法的诊断性能良好,适用于小型实验室和现场即时检测。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伴随我国经济、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居民平均寿命明显较前延长,脊柱退行性疾患患者逐渐增多,脊柱退行性
研究背景:创伤、肿瘤和先天缺陷都会导致骨缺损,需要骨组织工程搭建支架材料进行缺损修复。种子细胞植入生物相容性支架上修复骨缺损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作用。然而,由于支架
狗獾(Meles meles)和猪獾(Arctonyx collaris)均属于食肉目(Carnivora)鼬科(Mustelidae)獾亚科(Melinae)。狗獾属于狗獾属(Meles),猪獾属于猪獾属(Arctonyx)。狗獾与猪獾同为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化疗的同时给予预防性抗病毒药物的效果,寻找可能治疗和预防肺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在化疗后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和肝功能受损的有
背景:亨廷顿疾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具有神经退行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类疾病,其最明显的临床症状是患者出现不自主舞蹈样动作,故该疾病也被称为亨廷顿舞蹈症。研究表明,HD具有年龄依赖性特征,即随着年龄增加HD患者的病情会逐渐加重直至死亡。目前认为人类HD致病原因是其4号常染色体上的亨廷顿基因(Htt)外显子1发生了CAG序列的异常突变加长,导致正常亨廷顿蛋白的错误折
目的:探究大鼠H9C2心肌细胞在缺氧复氧过程中Beclin-1是否被Caspase-3剪切,以及抑制Beclin-1的剪切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后自噬、凋亡和坏死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用大鼠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作为模型,观察复氧过程中Beclin-1及其剪切体的蛋白表达;将H9c2心肌细胞用Caspase-3抑制剂(Ac-DEVD-CHO)预处理后(Caspase-3 Inhibition,Cp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和世界流行性疾病,起病隐匿,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加重,主要危害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由于A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
近些年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因其具有的全固态、全彩色等优良特性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实现高效率和低开启电压的OLEDs,许多功能层,如阳极修饰层(AML)、阴极修饰层(CML)
本文是一篇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翻译的文本选自美国历史学家托马斯·爱尔森所著的《欧亚大陆蒙古文化与征服》第十二章。该文本主要介绍了13世纪元朝与伊利汗国之间各类型的
目的:探讨不同灵长类动物SAMHD1蛋白的抗病毒、抑制逆转录转座子LINE-1和减弱干扰素产生信号通路等作用,为灵长类动物SAMHD1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构建稳定表达S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