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农用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相当复杂的过程,在空间变化上多呈现出不同土地类型间的变化,在时间变化上服从人类利用土地方式的改变速度,两者都涉及内容的变化与幅度问题。而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农用地的利用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的的作用,并呼吁加强农用地内部利用方式与利用程度的变化的研究。南海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经济发展迅速、人类活动强烈、土地非农化速度快、规模大、农业用地结构调整的幅度大的地区,因而对该地区进行农用地利用时空变化的研究对于该地区社会经济与农用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借助GIS技术平台,以南海区的2003年、2008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和历史文献、统计资料为基础,探讨南海区近年来农用地的利用变化,分析其农用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其农用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和研究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南海区农用地可持续利用的合理建议。 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较1991-2002年而言,南海区2003-2008年农用地利用数量减少速度虽有所降低,但仍发生了大幅度的减少,其中主要是由耕地和坑塘水面大量减少。利用结构亦发生了较大变化,坑塘水面所占比例逐年增大,而耕地所占比例越来越小。(2)利用转移矩阵对农用地利用类型的流向进行研究发现,农用地利用类型流动性较大,特别是耕地、园地和草地。其中,耕地、园地和草地的“农转非”现象与草地、园地的“农内流转”现象突出。(3)南海区农用地利用变化呈现着很强的空间差异性。不同的镇街农用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有所不同,各镇街农用地利用各类型变化的剧烈程度不一,如以村为单位进行农用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可发现,东部的镇街的各村变化同质性强,即变化均比较剧烈,而南部各村间的变化异质性较强,即变化剧烈程度不均一。(4)近年来,南海区用于粮食种植的土地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在降低,而进行蔬菜瓜果和水产养殖的土地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有所增加。从农用地系统的熵值变化出发可发现,南海区的农用地有序性较5年前下降,内部功能趋于不稳定。系统的正熵流主要是由于农用地大量减少和人均农用地生态赤字增加,负熵流主要是由于坑塘水面和菜地的经济效益提高。(5)对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变进行分析:类型上看,城镇用地的主要来源为耕地和林地,农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大量来自耕地、园地、林地和坑塘水面,特殊用地多来自于林地,公路用地主要来自耕地和坑塘水面。空间上看,桂城、大沥和罗村的农用地向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转变呈现出“填充式”的格局,里水、狮山、丹灶多呈现出“摊大饼”变化的格局,西樵与九江镇呈现出沿“带状”变化的格局。(6)南海农用地利用变化主要受人文因素影响,其中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化、工业化主要影响着农用地数量的变化,农业生产效益、人民生活水平和政治/制度因子则更多地影响着农用地利用结构的改变。
其他文献
地貌自动综合是具有较高难度的科研问题,也是一项极具挑战力的研究课题,已是影响GIS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本文从新的方法和角度出发,对基于DEM的地貌自动综合进行了研究探讨。
对于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来说,七年级是打基础的一年,作为七年级的英语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打好英语基础,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虽然小学也开设了英语课,但是学生只是说一说,读一读,根本没有进行听与写的训练,而且多数学生对学过的英语单词还不熟悉,简单的句子也不会读,这给七年级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困难,一切还要从头开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大胆地探索新的教学方
近年来,由于对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已威胁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起国家领导人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众多科研工作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石羊河
学位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已于2004年展开,它主要对若干重点领域和区域的科技基础资源进行整合。“河北省科技资源数据库建设”作为河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的重要组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我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做出来了很大贡献,但随着时代地发展,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模式逐渐暴露出了弊端,如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剥夺了周边社区居民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权利
随着松花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内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及生态环境
本研究从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理论基础着手,以相似三角形几何原理、三角函数原理、激光测距原理、摄影测量原理、图像识别原理、计算机视觉原理等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科学技术
松嫩平原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过去百年间经历了大规模的农业开垦。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与之伴随的是深刻的土地覆
科学合理的模拟区域植被一直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在进行全球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中,气候因素是决定地球上植被类型和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植被是地球气候最鲜明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