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以江苏省如东县某大型养殖企业为试验基地,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的温度,以及舍内不同温湿度为切入点,研究了不同季节下,温度、湿度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肉鸡养殖生产性能的影响。首先选取同一场区同进同出的12栋养殖舍,每栋鸡舍东西走向,长度150m,跨度16m,侧墙高2.6m,顶高3.1m,在舍内接近顶端高度位置建设保温层,春、夏、秋、冬季试验期依次为为2016年4月5日至5月18日、6月26日至8月7日、8月24日至10月6日、2017年2月14至3月31日。每个试验期下养殖周期为39天,试验期每天通过温度记录仪和湿度记录仪统计温湿度,每15分钟记录一次,以当天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当天温湿度数值,每天统计死淘率、采食量,出栏日统计总生产性能包括全周期成活率、饲料转化率(FCR)、平均体重(BW)、日均增重、均匀度以及欧洲效益指数(EEI)。从温湿度统计结果来看,试验期春、夏、秋、冬四季外界平均温度依次为10.93℃、30.67℃、24.05℃以及 4.11℃,舍内温度依次为 26.94℃、30.25℃、28.15℃ 以及25.09℃,舍内湿度依次为68.04%、80.12%、68.08%以及68.21%。由温湿度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季节的改变、温度的变化,舍内温湿度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夏季温湿度要明显高出春秋冬三季,温度高出2.5-5.16℃,湿度高出12%左右。从生产性能来看,在成活率上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夏、春、冬,秋季最高,且显著高于春、冬季节(p=0.0017),秋、夏两季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春、冬两季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料肉比(FCR)上,由高到低依次为夏、秋、冬、春,夏季料肉比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他三季,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冬季显著高于春季(p<0.0001)。平均体重上,由高到低依次为春、冬、秋、夏,且春冬两季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秋、夏,秋季平均体重又显著高于夏季(p<0.0001)。从欧洲效益指数(EEI)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春、秋、冬、夏,春季EEI显著高于其他三季,秋冬两季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夏季(p<0.0001)。在均匀度上,由高到低依次为春、秋、冬、夏,春季肉鸡均匀度显著高于其他三季,秋冬两季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冬季显著高于夏季,秋季则与夏季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综上结果表明,春季有着较为合适的温湿度,最适合肉鸡的生产性能,其次为秋冬两季,夏季最差,舍内温湿度最高,最不利于肉鸡的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