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在调节局部气候、径流,补充地下水,蓄洪防灾,净化水质,控制污染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素有“地球之肾”的美称。但是,全球湿地正在遭受普遍性的威胁。长期以来,社会公众、政府和湿地开发部门没有意识到湿地的功能和价值,造成盲目开垦湿地、滥用水资源、任意排放污染物等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在人口密集区,湿地和湿地生物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城市扩张成为湿地景观遭到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参照《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吉林省28个大中型城市为研究区,利用研究区1980-2010年4个时期的共64景TM/ETM遥感影像,结合辅助非遥感数据,运用ENVI5.0中feature extraction面向对象分类模块,对研究区1980-2010年间的建成区及湿地进行提取。利用建成区的提取结果分析1980-2010年研究区的城市扩张面积,模式及空间分布等,并选取人口,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分析了城市扩张的驱动力。根据湿地提取结果,分析了期间湿地的变化,城市扩张对湿地的占用量,并选取斑块数量,景观类型百分比,Shannon景观多样性指数等6个指数,运用Fragstats3.0及Excel对1980-2010年吉林省湿地景观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扩张与湿地景观变化的相关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吉林省28个大中型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总扩张为60417.87公顷,城市扩张主要集中在以省会长春市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大部分城市的扩张模式为外向扩张,也有少部分城市为沿着交通线、河流或者其他轴线的轴线型扩张;1980-2010年吉林省28个大中型城市的城市扩张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口数量及GDP都有高度相关性,28个城市的相关系数平均数分别为0.84,,0.85、0.85;1980-2010年吉林省湿地面积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总面积从2240829.71ha下降到1633046.1ha,下降了27.13%;其中,森林/灌丛湿地的面积下降了16685.2ha,;水库/坑塘的面积从1980年的35977.59ha增加到了2010年的64826.37ha;湿地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河流/湖泊,总体减少259809.1ha;其次是水田,面积由1980年的1234988.26ha减少到了2010年的1067661.6ha;草本湿地面积减少了29496.6ha;1980-2010年研究区城市扩张共占用湿地面积3496.95ha,其中48%是河流/湖泊,46%是水田,5%是草本湿地,剩下1%是水库/坑塘;总体湿地景观及各个湿地景观的斑块数量、景观类型百分比、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及景观破碎度从1980-2010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市扩张与总体湿地景观与各个湿地景观的斑块数量及湿地景观破碎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属于高度相关,说明城市的扩张对湿地景观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