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载顺序和软土夹层对锚杆支护结构性能的影响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锚杆支护结构的性能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现有的规范以及传统的基坑开挖分析中,对超载顺序和软土夹层对锚杆支护结构的性能的影响往往被忽略。一是在现有的规范设计中,一般将超载统一定义为一种只有大小、作用位置和影响范围的荷载形式,而忽略了超载施加的顺序是否与实际的工况相符;另外,在传统的基坑开挖分析中,对土体的流变特征是忽略不计的,但对流变特征表现较强的土体,如软粘土,则不能忽视其流变特性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考虑上述因素对锚杆支护结构的受力以及变形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锚杆支护进行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有限元计算中,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作为土体的本构模型,并通过一工程实例,验证用有限元模型与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从而将其应用于锚杆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机理的研究。2、在考虑坡顶超载的情况下设计一边坡,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超载情况的不同(包括超载顺序以及先超载条件下超载强度、作用范围、作用位置等)对边坡的水平位移和锚杆轴力的影响。3、在考虑一定厚度的软土存在的情况下设计一边坡,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软土夹层对锚杆支护结构性状的影响。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从软土的基本性质(包括软土层的位置、厚度以及软土层的土质好坏)来分析软土层在空间上对支护结构的影响。(2)从软土的流变性质来分析软土层在空间和时间上对支护结构的影响。采用马石城教授提出的研究土的流变性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通过时变参数拟合模型中的c和φ在计算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以达到考虑土体流变特性的目的,进而分析开挖完成后锚杆性状随时间的变化影响。
其他文献
软土地基固结沉降是岩土工程中的热点之一,它涉及到施工工期、建筑物的稳定以及工序的合理组织与布置。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发展,在软土地区兴建项目将会日益增多,而某些重大工程
土木工程结构如房屋建筑、桥梁、海洋平台等由于受到环境和荷载的长期作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结构损伤经过长期的累积必然导致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降低。目前,结构
学位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强混凝土的使用率大幅提高。高强混凝土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正在广泛的运用。剪力墙作为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最常
结构轻量化、大型化、造型复杂化给空间结构研究与设计提出严峻挑战。结构柔性特征日趋明显,结构与风的耦合作用效应愈加显著。如何精确揭示结构周围风场特征,把握风和结构间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强,建设工程得到了迅速发展。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由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施工速度快且无环境污染,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实践当中。然而目前
火灾下受约束钢梁大变形阶段的悬链线效应,考虑了支座拉力对钢梁抗弯承载力的贡献,可提高钢梁在火灾下的耐火极限;由于相同截面高度的蜂窝梁,其抗弯刚度与实腹钢梁基本相同,但
网壳结构作为空间结构的主要形式,在近些年取得快速发展,其在动力荷载下的失效机理研究也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圆钢管由于截面合理、施工方便,目前是网壳等大跨空间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型公用建筑建设得到蓬勃发展,建筑师对不设缝混凝土结构的长度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较多超长、超大的建筑物,这类结构大部分不设或者少
小卫星由于其重量轻、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单位的重视,特别是在高校范围内掀起一阵小卫星研究的热潮。但目前的小卫星上很少搭载工作平台,使小卫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