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黑龙江萝北云山石墨尾矿制备烧结砖的工艺与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w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石墨资源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首位,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云山石墨矿区是亚洲最大的石墨资源地,已探明的总储量达6.36亿吨,矿物量6482.9万吨。目前,当地共产生尾矿约达700余万吨,占地面积约136公顷。石墨尾矿的堆积占用了大量的农林用地;每逢刮风,裸露于地表的尾矿粉末极易形成扬沙天气;尾矿中残留的选矿药剂也会直接对大气和水土造成严重污染;在多雨季节,大量降水极易引起尾矿的塌陷和滑坡,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利用石墨尾矿制备烧结砖,不仅可以减少尾矿的堆存,改善矿区的环境卫生,而且能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变废为宝,为国家创造财富,这对我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本论文以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云山石墨尾矿为主要研究对象,辅以适量的煤泥和粘土,采用压制成型的方法,进行了石墨尾矿烧结砖的制备研究。通过分析原料配比、陈化时间、烧成温度及恒温时间等因素对烧结砖性能的影响,结合工业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优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石墨尾矿用量40~45%,煤泥用量15%,粘土用量40~45%,加水12~13%,陈化时间6天,成型压力6 MPa左右,烧成温度970℃~1070℃,恒温时间300min的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烧结砖颜色一致性好,强度较高,可达到国家标准GB5101-2003中MU15甚至MU20以上的要求。通过热重-差热、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分析石墨尾矿烧结砖的烧结机理,研究表明,烧成温度为920℃左右时开始析出钙长石,970℃~1200℃左右时有大量的液相的产生,钙长石、残余石英和玻璃相对烧结砖强度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石墨尾矿烧结砖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除泛霜性能外,尺寸偏差、外观质量等各项指标均达到MU20优等品要求。体积密度为1.80 g/cm3;浸泡24 h的吸水率为14.4%,沸煮3 h的吸水率为15.8%,沸煮5 h的吸水率为16.7%,饱和系数为84%~87%;抗压强度为22.7 MPa;经15次冻融循环后强度为20.4 MPa,强度损失约10%,质量损失约0.6%,没有出现裂纹、分层、掉皮、缺棱、掉角等冻坏现象;不发生石灰爆裂。但是,烧结砖出现轻微泛霜。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湘南地区郴怀成矿带的水文地质情况,并在勘查的基础上,对郴怀成矿带中段放射性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找矿远景进行了总结和说明。
BIM技术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建筑行业发展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其大力应用和发展,是我国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举措,也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综述近五
目前在一些深基坑施工中,止水帷幕一般采用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参数:中550mm,为“四搅四喷”工艺,注浆压力为0.3~0.6MPa,桩与桩间距400mm,桩顶设计标高-0.5m,桩底应穿透沙层不少2m,搅拌下
本文系统论述了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以及温度监控与应力监控技术,防止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中出现裂缝,保证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