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分行业数据的分析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吸引外资企业在国内投资来间接获取其领先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由于我国技术的不断进步再加上外资带来的成熟标准化技术难以吸收,我们不得不寻求新的途径来获取国外的先进技术。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途径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并购等形式可以通过海外子公司将技术领先国的先进技术反馈至母国,并促进母国的技术进步。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外投资的行业选择,获取行业领先国的先进技术,有助于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因此,本文基于国民经济行业数据考察了对外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论文的理论部分主要从战略资产寻求理论以及国际技术溢出理论两方面诠释逆向技术溢出的理论基础。传统理论没有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行为,因此并不能解释其对外投资逐年增加的现象。战略资产寻求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很好的解释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不具备特定优势的情况下仍然进行对外投资的行为,为发展中国家进行对外投资,并获取东道国的先进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如果说战略资产寻求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原因在于获取先进技术,那么国际技术溢出理论则主要解释技术是如何在国家间进行传递,如何测度这种传递以及技术传递的效果。论文的实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利用变系数模型分析了不同行业的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并在控制了模型的内生性偏误后运用GMM估计了溢出的效果;其次是通过构造门槛回归模型对影响行业技术溢出效果的各吸收能力因素作深层次的研究,并且尝试测出导致行业积极逆向溢出的各门槛变量的门槛值。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业通过对外投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差异性。在考虑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对外投资途径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说明国民经济行业通过对外投资获得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通过逆向技术溢出的门槛特征分析发现,行业对外投资对技术进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逆向溢出有着明显的门槛特征,而当各门槛变量跨过门槛值时,通过对外投资途径获得的逆向技术溢出较为显著。针对逆向技术溢出的行业差异性,政府应该实施差异化的行业发展政策,在政策上支持那些有利于技术进步的行业,逐步减少夕阳产业的各项投入。
其他文献
向居民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然而相对于有限的资源,社会需求则是无限的。随着我国地方公共财政支出逐年增长,公共产品供给的成本也急剧上升,供给的质量与数量方面却没有呈现同比例上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是现实的选择。目前,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是各省份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评估各省份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探究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影响因素,找到问题的根源,优化配置有限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为了缓解地方政府在刺激计划中的资金瓶颈,从2009年我国开始由财政部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