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不对称效应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学者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特别是有关货币政策传导的不对称效应的相关理论,同时,也总结了国内学者对中国早期情况所作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对中国近期情况的分析做出了如下的结论:在中国经济转轨期间,存在着货币政策传导的不对称效应,即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实施效果上存在不一致的现象.在中国建立真正的中央银行制度,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以来,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效应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早期,这一不对称效应表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有效而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相对较差;而到了后期,该效应则转变为紧缩性货币政策有效而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相对较差.最近二十年,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二十年.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体制表现出明显的转轨特征,原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因此发生了改变,这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也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不对称效应产生和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该文认为,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了影响,从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这一改变使我们不能再完全依靠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来调节产出水平.要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必须努力加强制度的创新和结构的调整.
其他文献
就该文而言,主要是依照以下思路展开的:首先,概论从介绍竞争政策的有关概念开始,对有关竞争理论进行了阐述,为后面竞争政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第三章中,作者先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内电信服务业经历了自然垄断到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过程,而且随着电信市场的放开,电信市场规模的壮大及新的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与卷积形态学结合的图像去噪算法。算法利用了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多尺度性,将要处理的图像分解到不同频率的多个尺度上,再采用卷积形态学的滤波技术,对分解后的子图像进行处理、小波重构。对一幅典型的含噪图像进行实验分析,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该文试图以干散货远洋运输船公司为对象,对船队的营运成本和固定成本予以归纳、概述和分析,从中寻找影响船舶运输总成本的关键项目.在此基础上,作者利用多年从事船舶管理和成
在现代经济中,不论东方或西方经济体中,家族公司都还是最普遍的组织形式。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归属于家族企业。我国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后,非公有制企业在中国大地上已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