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语境下,网络流行语获得了多元文化的取材、独立的话语空间及多样的表达方式等,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以亚文化的视角对流行语进行理论研究,在于强调其本身蕴含着某种意识形态,其表现出特定的风格审美,以及在新的媒体环境中特定群体共享同一的思想和情感空间。网络流行语是一系列亚文化文本与实践的表征,它的演变能够反映出当下亚文化的实践场所、审美趣味以及表达策略等的变化。因此,本文第一章沿着从个性到共性的规律分析,首先对选定语料进行“探本溯源”,分析流行语的产生与发展梳理流行语的语义与形式的演变规律;在语义层面,网络流行语产生与传播的根源来自于民众所关注的敏感话题,这些敏感话题往往能够调动并蔓延社会情绪,并进而引发民众的情绪和意志的共鸣。流行语的内容本质上是公共空间中的民众的普遍认知与情感宣泄的组合体;同时,网络流行语是流通于大众媒体的公共空间中的凝结着认知与情感的“显现性”符号,是一种以“感情”为主,“认识”为辅的“显现性”符号。第二章是在充挖掘新媒体时代的亚文化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流行语的主体性叙事的特征与符号修辞策略的分析,阐述其所具备的亚文化特征。一是解构性特征,这是亚文化本身的对抗性在新媒体语境下被消解的结果;二是边缘性特征,现实中话语权缺失的人群以在网络空间中通过使用网络流行语交流时而产生的共享情感的体验组成“新部落”。第三章是基于用户需求的访谈对网络流行语的风格的分析。文化的变迁不但是一个客观的物理事实,而且是主观的对变化了的事实的感受。首先,以建构网络流行语的用户需求模型设立研究假设,并以深度访谈验证假设。再次,总结出人们在特定语境中的网络流行语使用表现出的亚文化风格。最后,流行语的使用有明显意图的修辞行为,主要分为三种:隐喻与夸张、戏仿、反讽,分别对应亚文化风格建构方式的拼贴、同构、表意实践。第四章是对从亚文化的文化诉求的视角下对网络流行语的风格分析。随着亚文化的抵抗性的衰落,娱乐成为网络流行语实践的首要目的,这也是当下全民娱乐的一个缩影。另外,狂欢性的体验也是网络流行语的亚文化实践的内在动力,在网络流行语这种语言的狂欢中,人们获得了超现实和智力上的精神快感。第五章是从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转向下观照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对亚文化话语结构的建构中,一方面体现在策略转向,网络流行语从被动地被主流文化和传统媒体贴标签,逐渐转向为主流文化和强势群体贴标签的逆标签化,以及为自身贴标签的自我标签化;另一方面体现在地位转向,亚文化从不断地对主流话语的收编相斗争的弱势地位中逐渐提升到与主流文化积极对话。综上,从亚文化特征、亚文化风格、亚文化诉求以及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下对网络流行语的分析始终与新媒体语境下亚文化的变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纵观整个文化传播图景,可以发现,新媒体的出现催生了亚文化的发展,而网络流行语恰恰就是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出现的新类型,因而,亚文化自身的发展以及与主流文化的关系转化深蕴在网络流行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