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m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是知识建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当今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社会建构理论认为,知识的社会建构是一个循环过程,个体的主观世界观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而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内,通过自身的认知过程及个体间、各种社群间的社会协商而建构的。协作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 KnowledgeBuilding,简称CKB)是个体在特定的组织中互相协作、共同参与某种有目的的活动,最终形成某种观点、思想、方法等智慧产品的过程。协作知识建构的目标是为学习群体形成具有某种价值的公共知识,而不是简单地提高学习个体头脑中的内容,它关注的是群体知识的建构和改善。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技术,由于具有共享、协作等特点,可以为协作知识建构创设全新的学习环境,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编织知识网络,支撑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利用开放性的问题创设认知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网络环境的协作知识建构,将学习作为一种知识建构活动,引发人们更加关注知识产生与知识创新,这将对革新学校教育理念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模式是以简化的方式,对不容易或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完善的描述,从而有助于人们的观察和理解。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是指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通过理论演绎和实践经验建立起来的,能够对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过程作出说明和解释的框架。它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促进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提高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绩效的关键。本研究立足于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自2007年至2009年,选择广州地区部分实验学校,以问题解决学习为重点,在小学语文、数学相关专题的教学中,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从理论探究、模式构建、效果评价对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1、在理论探究中,本研究针对中小学网络课堂的特点,从“基本过程——网络共同体——建构活动——群体动力”四个方面对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进行理论探索与分析,形成一套创建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在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ral ModellingMethod,简称ISM),建立了“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协作知识建构的基本过程;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协作知识建构共同体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共同体的具体策略;分析了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活动的教学论意义,提出了以活动为中心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教学设计方法;探索了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群体动力机制,提出了增强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群体动力的实施策略。在这个理论框架中,“基本过程”是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核心依据,“网络共同体”是开展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环境条件,基于“网络共同体”所进行的各种“建构活动”是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手段策略,“群体动力”是促进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有力推手。2、在模式构建中,本研究在理论探索的基础上,以基于问题的学习为重点,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建立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初步模式,开发了协作知识建构(CKB)实验研究网站,开展了三轮基于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行动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指学生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建构经验的目的,其特点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目标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知识获取、问题解决和自主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本研究重点探讨导致新信息和新方法产生的概念性、解释性、设计性三类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过程,通过三轮行动研究,形成概念性、解释性、设计性三类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围绕这些模式的实施,本研究重点论述了在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中,依托技术支持的关键策略,包括概念图(Concept Map)支持的支架策略、会话工具支持的交互策略以及电子学档(E-Portfolio)支持的评价策略。3、在效果评价中,开展网络环境下概念性、解释性和设计性三类问题的协作知识建构模式应用的个案研究。采用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和时间序列设计的准实验模式,比较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应用效果的差异,并分析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具体教学效果。通过三个实验研究,实验数据和资料表明,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应用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体现在提高了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之,本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从“基本过程——网络共同体——建构活动——群体动力”四个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与分析,形成了一套创建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理论框架;构建了概念性、解释性、设计性三类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围绕这些模式的实施,提出了概念图支持的支架策略、会话工具支持的交互策略以及电子学档支持的评价策略;验证了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在国内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率先提出应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的协作知识建构问题,系统研究了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理论与方法。本研究的创新点体现在:1、在研究方法方面,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如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建立“共享—论证—协商—创作—反思”基本过程,对协作知识建构的基本过程作了理论解释;采用递进式行动研究构建概念性、解释性、设计性三类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凸显了研究方法的创新。本研究改变传统的教学抽象思维演绎研究范式,针对网络课堂的协作知识建构模式,从理论解析到模式构建再到实验验证,形成一条严谨的问题研究思维链,既注重理论探究和模式构建,以体现研究的学术价值,又注重应用过程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以体现研究的应用价值,显示了研究范式的改变。2、在理论成果方面,揭示协作知识建构的核心依据、环境条件、手段策略、进程推动等问题,形成一套创建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理论框架。3、在实践应用方面,研发支持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CKB实验研究网站,有效保障成果的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土地储备制度的产生是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被誉为我国城市土地制度的第二次革命。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它对于规范土地市场、增加财政
随着生涯辅导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高校已开始意识到大学生生涯规划发展的重要,正逐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向大学生提供生涯辅导,一些高校建立了生涯辅导中心、生涯辅导咨
在我国,半数以上的上市公司都不同程度的实施了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备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合理调配各种资源以达到效用最大化,而调配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应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结合高校基层党组织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特点,以“突出政治功能”为导向,
为有效控制云杉八齿小蠹的危害,在长白县十三道沟林场开展了信息素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诱捕器的有效引诱距离可以达到200 m以上,以林缘外25 m的诱集效果最好;在供试的
滑坡灾害是地球人类共同面对的自然灾害,当滑坡发生在库区或者大型河道时,产生的涌浪波灾害会对居民及建筑物造成较大威胁。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由于滑坡所导致的死亡数量达数百计。基于滑坡涌浪发生频繁、破坏力强的特征,快速、准确的数值模拟对于理解滑坡涌浪发展过程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包括以下内容:(1)针对滑坡体下滑过程,本文推导了基于牛顿运动定律的滑坡体远动模型,全面考虑水上滑坡、局部浸没滑坡和
随着天保二期的实施,森工企业的采伐限额进一步降低,对以木材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森工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生存压力。针对木材生产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木材生产的最大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标志物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稳定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9例冠心病患者血浆
目的评价踝肱指数在2型糖尿病伴外周动脉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4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踝肱指数<0.9和≥0.9分为外周动脉疾病组和不伴外周动脉疾病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并分
<正>近年来,随着古典家具收藏热的不断升温,渐渐的中国传统明清硬木家具已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收藏大军的需求,清末民初质地优良、造型优美的中国造西洋家具开始得到人们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