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聚异麦芽糖是功能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糖,可以有效的促进人体内有益细菌-双歧杆菌的生长繁殖,故又称为“双歧杆菌生长促进因子”,低聚异麦芽糖(Isomaltose)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以α-1,6糖苷键连接起来的双糖。异麦芽糖属于非发酵性低聚糖。它在婴儿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近年来,低聚异麦芽糖生产方法的发展,低聚异麦芽糖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从低聚异麦芽糖原料葡萄糖母液原料的选取、糖化条件的优化以及母液杂质的去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结合发展循环经济的实际,利用生产结晶葡萄糖产出的副产品葡萄糖母液生产低聚异麦芽糖,此法使葡萄糖生产产业链中的母液得到更加充分利用,做到低碳经济的清洁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 2、通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加酶量,葡萄糖母液中葡萄糖、二糖及部分多糖在转苷酶的作用下转化的程度,葡萄糖的消耗程度及生成异麦芽糖的多少。主要通过糖柱分析母液中葡萄糖、二糖及三糖等成分,再用氨基柱分析母液中较复杂的功能糖成分结果显示:利用转苷酶处理葡萄糖母液,异麦芽糖含量有所上升,最好结果总的功能性成分含量增加40%,上升幅度有限。而且在转苷作用过程中,葡萄糖母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没有明显降低,有几批实验中,葡萄糖含量反而有所上升,这不符合降低母液中葡萄糖含量目标。 3、用纯糖化酶、复合糖化酶选择不同的加酶量、不同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析葡萄糖母液在实验过程中功能糖的变化以及葡萄糖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纯糖化酶具备分解麦芽糖的能力,在不同干物浓度下,都具有此能力。通过比较,干物越高,功能性成分增加越显著。而且葡萄糖含量较低。但葡萄糖含量降低幅度较小。纯糖化酶70%干物组,功能性成分在反应72小时最高。但葡萄糖含量也无明显变化,由66.52%降至64.62%,降低不到2%。 复合糖化酶实验数据的比较,母液干物越高,异麦芽糖和总功能性成分增加越显著。在75%组,葡萄糖含量有明显的降低,由开始时的76.99%降至72小时的58.78%,降低了18%。建议选用高干物浓度的母液进行糖化。而且复合糖化酶的聚合效果优于普通糖化酶。以原蜜洗蜜混合样为原料的两组实验中,5 L/T复合糖化酶组也明显好于3 L/T复合糖化酶组。 4、通过硫酸灰分实验、蛋白实验,葡萄糖母液中的杂质的去处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纯净度,保持产品颜色的透亮以及提高产品的收率。 经过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葡萄糖母液功能糖提取糖化阶段最适宜的母液浓度为75%,反应温度58摄氏度、加酶量:复合糖化酶按糖干基5L/T;纯糖化酶按糖干基5L/T;反应时间为72小时。母液干物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