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肝肺综合症大鼠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与定位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an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甚至急性肝衰竭都可导致肺脏血管床的复杂变化,临床上表现为肝肺综合症(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和门脉肺高压(portal pulmonary hepertension,PPH),两者均与肺脏血管病变相关,却又不尽相同。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看,HPS是以血管扩张为特征,而PPH是血管收缩的结果;临床表现上,HPS表现为由于气体交换障碍而导致的严重缺氧,PPH则主要是对血液动力的影响,最终导致右心衰。早在1956年即有学者描述了肝肺综合征的病程及病理生理特征。肝病伴动脉缺氧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但严重缺氧即动脉血氧分压(PaO2)小于50mm Hg的情况多与HPS相关。HPS的临床特点表现为三联症,即①慢性肝脏疾病伴门脉高压;②动脉缺氧(PaO2<70 mmHg或肺泡-动脉氧分压差>20 mmHg);③肺血管扩张。肝硬化伴缺氧患者,需借助超声心动扫描术和肺灌注扫描方法检测肺血管扩张程度,协助诊断肝肺综合征。前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扩张与动静脉短路是血管扩张的两种基本形式。前者动脉缺氧的原因可能是血流通过毗邻肺泡的扩张血管(直径>8μm)过快,导致氧合不足,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后者静脉血未经气血交换直接进入动脉(扩张血管直径<8 μm),因此无氧合过程,即解剖性分流。 HP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不十分清楚,但肝病与缺氧之间
其他文献
目的:大血管病变为2型糖尿病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并且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于临床早期发现大血管病变的无创检
第一部分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鲜红斑痣模型鸡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目的:研究外用5-氨基酮戊酸(Aminolevulinic,ALA)并630nm红光照射对鲜红斑痣(port wine stains,PWS)动物模型鸡冠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探讨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PWS的可行性。方法:80只莱亨鸡随机分为10组:空白对照组,单纯外用ALA组,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