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故土和历史的写作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近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杰出代表,张翎的写作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张翎曾感言,一个人对故土和母语的记忆,是一种时空都无法抹去的永久联系。对一个海外作家来说,写作是回归故土和历史的重要途径。张翎的写作,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即是一种“回归”体验——回归故土或历史,抒发自己关于故土的情感体验或者放眼本国甚至人类历史。本论文将张翎小说创作的研究置于“回归故土与历史的写作”这一视域下,从整体上对张翎小说的创作特色进行梳理,分别从叙事时空、独特视角、回归之旅三个方面进行深入阐释。第一章着重梳理张翎小说叙事时空的基本布局。张翎是一位有清晰时间与空间意识的作家,非常注重作品的时间与空间架构。本章主要从现时与历时交织的时间舞台、虚实相生的时间书写、时间意识的未来指向性三方面阐述张翎小说中多层架构的时间意识;从中国与外国的流转、国内区域间的流转、作为“原乡”的温州三个方面阐述张翎小说中不断迁移的空间意识。张翎小说的叙事时空从宏观架构上体现出她对于“故土与历史”主题的把握。第二章主要探讨张翎独特视角下的人物形象。《望月》是张翎的长篇处女作,“望月”是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名字,而这个名字背后也隐含了作者塑造人物的独特视角——高度追求精神生活。本章从作者自身独特的“望月”视角入手,阐述其笔下女性追求精神家园的姿态,进而论述此姿态下如水般柔韧的女性性格,而作为女性参照的男性的生存状态亦在这种视角中得以呈现。张翎小说中的男男女女在离开故土,高度追寻精神家园的同时依然直接或间接地与故土(祖国或故乡)或历史(中国与异国)保持无法割舍的联系。第三章具体透析张翎具有“返乡”情结的表达方式。她在创作中使用了大量与故土或历史相关的元素,如他乡的母语、异质文化中的中国物件意象、水样的情怀等,这三个元素即是本章论述的中心。综上所述,作为新移民女作家,张翎在异质文化的语境中进行跨域写作时,能以一种更广阔的文化视野既关注异域生活又回望故土与历史。无论是在主题的表达还是叙事策略的运用上,张翎都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她的创作特色进行具体梳理,不仅使我们可以探寻其创作的内在理路,而且对于解读评价其他同类作家也具有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正>"历史剧"的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方式。广义的历史剧,大致等同于"古装戏"和"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具体内涵所指。狭义的历史剧(历史正剧),则指文本中主要历史人物和历史
营林技术是推动林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断的创新改进营林技术,可以提高营林管理的水平,也可以使森林生长的更加健康,提高林木自我修复的能力,为人类创造更大的绿色空间。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人口涌向大城市,导致了大城市的拥挤,且建筑占用面积越来越紧张,为缓解这一问题,高层建筑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建筑越高,造成的安全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是一项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常州市金坛区委以高
环境污染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相关政府部门一直高度重视的核心问题,为了能有效地加强环境监测结果的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深入了解不同监测方法昕遵循的原理和适用范围,根据
由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方主体"之间的利益非一致性,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社会保障供给不足。因此,需要从农民工农村退出、城市进入和社会融合这一市民化过程来构建一个
  本文首先对可成长型儿童家具的概念与特点进行简述分析,论述可成长性儿童家具研究的必要性;然后以6—12 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深入调研并分析儿童家具市场现况;对家庭使用儿童
期刊
本文结合我中波发射台迁建的实际情况,对发射台选址迁建过程和中波小天线的使用情况做了初步浅谈。
皮肤创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它启动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事件,包括炎症、组织新生及组织重构[1]。虽然许多研究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皮肤创伤修复,但愈合质量低、附属器
由于户籍制度以及粘贴在户籍制度上的其他相关制度安排,农民工的地域迁徙及其农民身份的彻底变更并没有实现,致使普遍出现了"人-居"分离、"职业身份—户籍身份"错位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