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羽毛球专业运动员网前正手挑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来源 :首都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nj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现有的客观条件,试图从三维角度对首都体育学院5名男子羽毛球运动员网前正手挑球技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运动学分析,以其揭示羽毛球网前正手挑球技术的空间运动规律与特征,通过分析运动员下肢、躯干、上肢(持拍臂)的运动学特征及运动员的重心运动轨迹来探讨影响网前正手挑球动作质量的关键因素,试图通过分析能够对我院羽毛球教学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两台拍摄频率50HZ、规格相同的SONY1080i常速摄像机;对首都体育学院羽毛球专业的5名男子单打运动员(均右手持拍)的模拟比赛全过程,选取运动员认为击球动作最好的一次为研究动作录像,完成三维解析,对技术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1.移动取位阶段,龚驰用时为0.46s,左、右脚移动距离分别为0.903m、1.421m;牛梦楠用时0.60s,左、右脚移动距离0.930m、1.607m;田伟正用时为0.90s,左、右脚移动距离分别为0.440m、1.481m;余乐移动用时为0.46s,左、右脚移动距离分别为0.846m、1.504m;张宝军用时为0.68s,左、右脚移动距离分别为1.122m、1.788m。2.引拍阶段,5名运动员躯干扭转角度呈增大的过程;引拍结束时刻5名运动员肩、肘、腕关节角度:龚驰75.799°、167.913°、92.586°,牛梦楠80.312°、172.845°、94.188°,田伟正86.277°、176.070°、95.655°,余乐86.532°、177.699°、94.259°,张宝军89.856°、170.624°、96.143°。5名运动员下肢左、右侧的膝角分别为:龚驰90.091°、100.755°,牛梦楠160.696°、130.591°,田伟正165.732°、150.846°,余乐160.096°、137.713°,张宝军135.058°、132.123°。3.挥拍击球阶段,5名运动员用时和挥拍距离分别为:龚驰0.06s、1.00m,牛梦楠0.08s、1.60m,田伟正0.10s、1.56m,余乐0.08s、1.12m,张宝军0.08s、1.20m。上肢各环节(持拍臂)最大速度出现的顺序为髋关节速度、肩关节速度、肘关节速度、腕关节速度、拍柄速度、拍头速度。击球时刻,牛梦楠和田伟正击球时刻速度最大,分别为24.495m/s、21.008m/s。牛梦楠和田伟正、余乐三人拍头最大合速度出现在击球时刻,龚驰、张宝军拍头最大合速度出现在击球前0.02秒。4.击球后随挥拍阶段,5名运动员用时和左、右脚移动的位移分别为:龚驰1.36s、0.504m、1.165m,牛梦楠1.58s、0.663m、1.482m,田伟正0.86s、0.426m、1.401m,余乐1.32s、0.649m、1.269m,张宝军1.52s、1.009m、1.539m。结论1移动取位阶段5名受试者都采用前场交叉三步移动步法,在击球前的准备姿势保持较好,但个别受试者身体重心在移动过程中下降趋势过大,导致重心过低。2引拍阶段运动员下肢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但是5名运动员中张宝军双脚都已落地。3挥拍击球阶段,5名运动员右侧各环节最大速度从小到大出现的顺序为髋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拍柄——拍头,速度大小顺序符合鞭打原理,但是在击球时刻应该注意手指对球拍的拨动作用。4击球后随挥拍阶段,5名运动员回位时间相对较长。而且移动取位阶段的位移和取位位移有很大的差异。此阶段运动员应该及时快速的回位,提高进攻下一个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他文献
空格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平坦化”的发展趋势,经济模式和管理视野不断被拓展,国际项目管理的特点和合同模式也随之不断演化。中国工程承包企业以EPC总承包方式走出国门参与
儿童天真、单纯、好奇、好模仿,他们脑海中对世界的了解如一张白纸,这张白纸染上什么颜色,这就看家长、老师如何挥动画笔了。儿童除了睡觉、吃饭,一天都在幼儿园过,再加上独生子
<正>~~
期刊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新产品研发和制造项目执行过程因其时效性和技术创新性而显得复杂多变,加之所运用的环境的特定性,项目管理团队人员配备的限制性,把握市场机遇的急促性
消费作为GDP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的起点也是生产的终点,中国的内需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阻碍,中国无论是政府和民众对消费问题都是极为重视的,对消费问
高中生物学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课程,由于高中生物课程具有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传统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会使学生感到任务繁重,缺乏学习主动性。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
笔者采用自拟扶脾养胃方配合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症166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66例均系门诊患儿,其中男66例,女100例;年龄2~5岁52例,5~10岁72例,10岁以上42例。
期刊
<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