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革命老区(简称老区),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对革命老区建设与发展的新闻报道非常重视。通过对1986—2006年《人民日报》3341篇革命老区新闻报道抽样研究,从报道主题、报道版位、报道倾向、报道类型四方面分析后发现,《人民日报》革命老区新闻报道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一,从报道主题来看,政治、经济类报道较多,社会类、科教文卫类、人物类报道偏少;经济新闻中,第一产业报道最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报道偏少;二,从报道版位来看,革命老区的新闻报道占据位置比较显著;三,从报道倾向来看,革命老区报道中正面报道占绝对重要地位,负面报道和中性报道偏少;四,从报道体裁角度而言,消息、特稿占比较大,其他报道类型不足两成。《人民日报》老区新闻报道主要存在着如下四方面不足:一,正面报道较多,负面报道偏少;二,对老区社会生活的报道不够全面;三,刻板成见对老区报道带来影响;四,各种体裁未能全面兼顾。要解决这些问题,使《人民日报》革命老区新闻报道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以促进革命老区在新时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首先应丰富报道内容。老区是新闻的“富矿”,不能只看到政治、经济新闻,也要重视科教文卫工作,加强科教文卫和社会新闻报道深度,展现老区社会生活新风尚;二是要提升报道方式,平衡好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的比例,不要满足于常用的消息、通讯等新闻报道方式,要巧妙运用评论、图片、口述新闻等多种新闻体裁,努力增加事实性、针对性报道,扩展报道的影响面、延伸报道深度;三是要深入革命老区基层,倾听、了解、反映革命老区人民心声,多采用清新朴实的群众语言,让老区新闻报道更吸引人。只有采取这一系列的对策,《人民日报》未来的老区报道工作才可能开展得更出色,我国革命老区的新闻报道研究才可能更上一个台阶,与此同时,我国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才可能得到实质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