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开设了选修课。有了新的学习目标,相应的评价体系也要得到改进。众所周知,评价机制对高中新课改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测作用。然而,从目前高中课程评价现状来分析,评价方案严重滞后于课改的步伐,使得课程的实施受到很大的阻碍。基于这样严峻的现实状况,我们必须在高中课程评价体系上下一番功夫。学业评价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是评价内容,它是评价实施的载体,缺乏了评价内容,评价将无法进行。对于高中语文选修课而言,课程的实施原本就落后于必修课程,评价的内容也很模糊。选修课具有灵活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统一的评价标准可能很难实施,但是就同一版本的选修课系列而言,就应该有统一的评价内容,科学的学业评价内容决定着学生学习选修课的价值和意义。高中语文选修课评价内容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关于“文化论著研读”系列的研究也很欠缺。基于这样的选修课评价现状,本文以布卢姆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文化论著研读”系列课程标准为建构依据,依托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文化论著研读”系列的三本教材,结合选修课课程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分析出重点教学篇目,对这些重点教学篇目的单元说明和课后习题及相关知识链接进行了梳理分析,尝试建构“文化论著研读”系列的学业评价内容框架,为选修课的评价提供参考。此外,该评价内容框架也能给学生提供选修课学习的内容,实现选修课的有效实施和评价相结合目标,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本研究共六章,具体编排如下:第一章,引言。该部分对本文相关的文献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对重要的概念做了界定。从选修课课程教学现状和学业评价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理清了研究思路。第二章,理论依据分析。本章介绍了“当代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课程评价理念”,其中,“当代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主要介绍了布卢姆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文化论著研读”系列的课程标准解读与课程价值分析。这一章节从课程目标、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角度分析了“文化论著研读”系列课程标准;并对该系列选修课的开设目的做了介绍,区分这一系列选修课与其他四个系列的不同之处;此外,从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两方面分析了该系列选修课的课程价值,为下一章教材内容的梳理分析奠定基础。第四章,“文化论著研读”系列教材内容分析。本章先分析了该系列选修课的重点教学篇目,然后根据这些重点篇目,梳理了三本教材的单元提示和课后习题,从梳理的结果中归纳学业评价的内容,为第五章建构评价内容做准备。第五章,“文化论著研读”系列学业评价内容框架建构。本章是本研究的重点,根据第三章对课程标准的解读,第四章对三本教材单元提示和课后习题梳理的教学内容梳理分析,分别建构《先秦诸子选读》、《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和《中国民俗文化》学业评价内容框架。第六章,结语。本节阐述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