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质型”抢劫案件的定性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guoq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质型”抢劫罪是指以下两种情形:  (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对在现场的非被害人的其他人实施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的手段,强行夺取被害人财物的行为属于“人质型”普通抢劫;  (2)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达到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的目的,对在场其他人(非抓捕者或者阻止其窝藏赃物、毁灭罪证的人)当场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属于“人质型”事后抢劫。“人质型”抢劫罪由于人质的介入,使得“人质型”普通抢劫与“财物型”绑架、“人质型”事后抢劫与“人质型”绑架存在相似之处。本文由两个案例引出问题,揭示了司法实践中存在将“人质型”抢劫错误地认定为绑架罪的现象。  本文通过分别比较上述两种情形,主张通过考察以下要件来界分“人质型”普通抢劫与“财物型”绑架:  (1)索财对象与人质的关系;  (2)是否要求行为人利用索财对象对人质安全的担忧;  (3)暴力、胁迫等行为的程度要求;  (4)“当场”的确定。其中“当场”的确定是区分两罪的关键。“当场”的确定也是界分“人质型”事后抢劫与“人质型”绑架的标准之一。通过仔细分析“人质型”绑架中的“其他不法要求”的含义,可以看出两罪虽然罪质不同,但同为三方关系,且均为暴力犯罪。  本文主张将“人质型”事后抢劫中的“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与“人质型”绑架中的“其他不法要求”视为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为解决具体构罪问题提供思路。且“人质型”事后抢劫有前罪行为的要求,这也是其与“人质型”绑架的区别之一。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国际投资法的研究,都是站在资本输入国的立场,关注外国投资法制,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吸引外资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然而近几年来,在我
这世界上,  除了温文尔雅的优美,还有博大雄浑的壮美。  大山大峰,大江大河,  大漠大湖,大风大雪……  面对无边无际铺满黄沙的大地,遥望连绵不断流动的沙丘,你很难用语言来描绘沙漠的博大深远和浑厚。面对壮美的自然,会给人带来多样的审美体验,会让人反思谁是主宰地球的主人。我们不希望绿洲被沙漠侵蚀,同样也不该希望世界上的沙漠都变成绿洲。沙漠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