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及养老资源配置研究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事业指明了方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指出了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主要指标,包括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持、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参与、投入保障。这些具有开拓意义的老龄政策表明,如何优化养老资源配置、安置老龄人口的养老生活,已经上升到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和百姓福祉的重大问题。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依赖于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持等养老资源的供给与优化配置,因此,养老资源与老龄人口幸福感密切相关。如何科学合理地识别老龄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从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视角提高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对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老龄政策、促进老龄人口幸福感的提升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中国是一个尊老孝老的国家,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在中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价值多元与文化转型的背景下,家庭养老功能呈逐渐弱化趋势。相对于城市,农村老龄化、家庭养老资源和自我资源弱化趋势更为严峻。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影响,农村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更为薄弱,养老资源的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对农村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为现实迫切所需。当前,关于养老资源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养老资源的内涵界定、供求关系及资源配置等方面,中国对养老资源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基于养老资源视角的老龄人口幸福感研究较少,且在幸福感的评价方面其影响因素的选取多以经验确定法为主,这项工作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本文尝试将文本挖掘方法应用于老龄人口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识别。并通过对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厘清影响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的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关键因素与养老资源的关系。进而,通过对养老资源的相关配置进行实证分析,期望得出具体的数据结论,为完善农村养老资源配置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从完善养老资源配置视角提高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的提升。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文以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为研究主线,首先对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经验,从养老资源对老龄人口幸福感的影响、社会养老资源对家庭养老资源的替代性研究、城乡养老资源的对比研究三个角度进行述评,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进而,逐层深入展开各部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老龄人口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识别:基于文本挖掘方法。给出基于文献数据识别老龄人口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基本思路,以及相关文本挖掘方法。首先,对文献数据进行分词,基于文献关键词构建领域词典,作为补充词典应用于基于最大匹配算法的似然导向中文分词,实现对文献中专业领域词汇的识别。其次,对分词之后的文献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网络图谱构建,获得当前老龄人口幸福感和养老资源相关研究的主题、热点以及交互影响因素。最后,利用余弦相似性获得各研究主题的相似词项,基于各主题相似词项的集合丰富老龄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将其应用于后续章节的实证研究。(2)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以天津市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为例,首先,依据老龄人口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识别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筛选,并进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检验及选择。其次,对各影响因素与幸福感的关系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最后,在分析总体样本的基础上,对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厘清影响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及其与养老资源的关系,积极探讨养老资源相关因素对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的影响。(3)农村养老资源配置分析。鉴于养老资源对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过完善养老资源配置可以提高农村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的提升。首先,对养老资源的供需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阶段养老资源方面尤其是农村养老供需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其次,基于利他主义分析框架,以天津市实地调研数据为样本,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对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为基础的“社会养老”对农村“家庭养老”的替代性进行实证研究。期望通过对农村养老资源配置现状以及农村家庭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进行分析,为完善农村养老资源配置,积极发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共同作用提供理论支持。(4)城乡养老资源的对比分析。对于本文实证数据,农村老龄人口中幸福感水平较低群体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城市。基于实证数据,从经济状况、健康医疗、家庭代际支持以及养老服务需求四个方面对城乡老龄人口的养老资源供需现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经济收入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以及养老资源对老龄人口幸福感影响的城乡差异,为如何完善农村养老资源配置,降低城乡幸福差距,提升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提供决策参考。通过本文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通过对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发现,年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住房环境、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孤独感、代际支持对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完善养老资源配置,可以改善农村老龄人口的经济状况和住房环境,为其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支持,为丰富其社会参与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载体、降低孤独感。这说明养老资源对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通过完善养老资源配置可以促进其幸福感的提升。(2)通过对农村养老资源配置分析发现,农村养老的家庭资源和自我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弱化并呈现加重趋势,但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养老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通过对养老保险政策下“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的替代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养老金收入使得从子女处获得转移支付的农村老龄人口的比例显著降低,但对于从子女处获得转移支付的金额并无显著影响。说明当前养老保险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家庭的养老压力和老年贫困,对于发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共同作用具有积极意义,但效果仍然有限。完善农村社会养老资源仍需进一步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3)城乡养老资源的对比分析:第一,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与城镇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收入金额较少,房产和养老储蓄整体不足,经济情况多为基本够用或困难;医药费花费以自费为主,且占收入的比例较高,更有可能因病致贫;农村老年人中需要照料的比例更高、得到照料的比例偏低,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高于城镇老年人。第二,通过对经济收入和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健康仅对农村老龄人口的经济收入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这与年龄仅对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相互印证。由于农村老龄人口其老年期的自我劳动收入仍然十分必要,年龄增大、身体健康状况变差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农村老龄人口参与劳动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其经济收入水平,进而影响其幸福感。另外,参与邻里活动、公益活动等社会活动对农村老龄人口幸福感的影响更为显著。综合考虑公共财政资源的有限性和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以积极发挥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共同作用作为政策建议的出发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政策建议:提升农村老龄人口的收入保障水平,提高其经济独立性;发展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提高农村家庭照料和社会照料的供给水平;丰富农村老龄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参与活动,满足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降低其孤独感;通过国民教育营造老有所为的社会氛围,倡导老龄人口树立积极的老龄观,加强自我独立意识,并量力主动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提高晚年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渗透到在会计行业中,国外很多大公司譬如高盛等企业已经全面开始引入会计人工智能,国内企业如大连华锐重工、中化国际等在经过首轮试水之后也已经开始争相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已不断的在会计行业散发开来。而随着会计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的进入公众视野,它所属的会计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计人工智能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会计操作
随着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利用新能源发电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得到了快速迅猛发展,也使得分布式发电在传统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而逆变器作为新能源发电与电
<正>选人用人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党的事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也是组织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的重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
会议
铁尾矿是指铁矿石在经过选矿过程后排放的一种固体废物,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铁尾矿排放量与日俱增。铁尾矿长期大量堆存不仅占用土地资源,并且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将铁尾矿作为建筑材料二次利用是当前尾矿综合利用领域所关注的热点。本论文在系统研究铁尾矿基本性质的基础上,以铁尾矿作为主要原料,研究制备铁尾矿烧结砖和铁尾矿污泥砖的工艺,并对铁尾矿砖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了四种金属氧化物(Cu
我国柑橘主产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镁现象,其土壤和叶片缺镁比例分别达到了65.1%和61.49%,而镁是植物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缺镁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功能结构产生不良影响,为
由于高炉生产时的高温冲刷、以及炉内悬料的坠落,往往会导致风口设备损坏,故需要利用高炉休风期间对其进行更换。而由于风口设备之间结合紧密,尤其是风口中套与大套、中套与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针对多聚焦图像融合算法的图像融合IP软核。在ISE环境下实现了图像融合IP软核的Verilog语言描述,之后进行了测试与评估。将融合结果与Matlab处理结果进行对
<正>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造成现在的桥梁在设计之初对交通量的预期远远小于实际交通流量,桥梁宽度限制了车流的通行,车流量过多时,容易形成堵塞,因此有必要根据实
未满14周岁未成年危害社会事件,引发刑事责任年龄起点是否下调的学说纷争。刑事责任年龄起点通常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现状、一个国家的历史立法传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