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爱玲的作品起源于40年代的大上海十里洋场,她的代表作就是在上海诞生的。张爱玲这位在人生度过了七十五个春秋的作家在二十世纪的文坛上可谓是一朵奇葩。夏志清1961年发表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将张爱玲女士的作品重新“发现”。这个发现是非同小可的,它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并且部分改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她对人性、战争的细致洞察,以及她本人传奇又坎坷的一生,在文学领域都是罕见的。致使有的学者开始并关注和探讨是否有重新撰写文学史的必要。时至今日,张爱玲的小说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她的遗作《小团圆》受到万人瞩目,并总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掀起一股“浪潮”。可见,张爱玲对当代文学界依然有着广大的影响力。张爱玲虽已去世十几年了,但其作品和生平依然是当代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她早年的大红大紫和晚年的离群索居引起一批学者的兴趣,并加以研究和探讨。张爱玲从四十年代开始走红,其中迅雨、胡兰成、苏青、周瘦鹃都为张爱玲的作品撰写过评论文章。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张爱玲现象”的当代接受的历史阶段。包括张爱玲40年代凭借《传奇》在上海迅速走红的原因,50年代作品在大陆的消失与60年代的沉寂;70年代在台湾引起轰动;继而在80年代至当下,她的身影又重新回归大陆,赢得无数人的关注。第二部分直接阐述的是“张爱玲现象”的产生以及这种现象被人们所接受和不接受的原因。具体包括:上海十里洋场世界对“张爱玲现象”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现象接受的沉浮;挖掘张爱玲在移居美国期间的遗作。第三部分是对“张爱玲现象”当代接受的几个范畴的阐释。其中包括两岸三地对张爱玲小说的追捧,以朱天文、王安忆、钟晓阳等人为代表的张派传人;《倾城之恋》、《色·戒》、《半生缘》等电影、电视剧的火爆现象及其原因。第四部分是针对《小团圆》这部扑朔迷离作品的探讨。小说中值得人玩味的地方很多,是研究“张爱玲现象”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