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叶青牛胆化学组分分析及其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肾病小鼠药效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9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叶青牛胆(Tinospora crispa L.)来源于防己科(Menispermaceae)青牛胆属植物波叶青牛胆的藤茎,其特点是毒性小、无致畸和诱变作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降血糖等作用。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且发病机理复杂尚不清楚,目前对其治疗尚无安全有效的方法,因此研究开发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的药物对补充药物治疗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波叶青牛胆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研究;乙醇提取物对STZ联合高脂饲料诱导的2型糖尿病肾病小鼠的疗效研究,并且通过体内筛选有效部位;最后对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活性部位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并且经过LC-MS分析鉴定其主要有效化学成分。  (1)对波叶青牛胆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目前对波叶青牛胆研究报道较少,国内几乎没有文献报道,本文通过化学试剂颜色反应对波叶青牛胆中大类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测定,并且根据显色反应结果对其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多酚类、二萜内脂类、三萜皂苷类以及黄酮类。其中萜类成分含量最多。  (2)研究波叶青牛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本实验采用ICR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波叶青牛胆乙醇提取物的LD50,结果表明波叶青牛胆乙醇提取物LD50为4819mg/kg,属于低毒类中药。从给药组小鼠的病理切片观察可知,其主要毒副作用为肝毒性,表现为肝脏严重出血及空泡变性。对小鼠的肾脏无损伤作用。  (3)乙醇提取物对STZ联合高脂饲料诱导的2型糖尿病肾病小鼠的疗效研究。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单次小剂量注射STZ(80mg/kg)复制2型糖尿肾病(DN)小鼠模型。将80只造模成功的ICR小鼠分为模型组,TCEE低、中、高剂量组(155mg/kg,310mg/kg,620 mg/kg),CHCl3部位组(48mg/Kg)、EtOAc部位组(50mg/Kg)、BuOH部位组(126mg/Kg)、水溶性部位组剂量组(295mg/kg),以及卡托普利(3.13mg/kg)、消渴丸阳性药组(937.5mg/kg),并且设立正常对照组,共给药6周。18周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水平,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表明:TCEE高剂量组和BuOH部位组能显著降低DN小鼠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以及缓解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等病理变化。  (4)对波叶青牛胆正丁醇部位RP-HPLC分析方法,流动相条件为:乙腈(:)0.02%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0-5min,2%∶98%~6%∶94%;5-20min,6%∶94%~15%∶85%;20-25min,15%∶85%;25-30min,16%∶84%;30-35min,17%∶83%;35-40min,17%∶83%~20%∶80%;40-53min,20%∶80%~38%∶62%;53-60min,38%∶62%)。通过LC-MS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推测可能含有的2个化合物,分别为:Rumphioside Ac-D和Borapetoside B。
其他文献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又名思仙、仙仲、木棉、丝绵树及玉丝皮等,是我国特产的名贵中药材。杜仲皮和叶已收载于《中国药典》。我国在东汉初期就有利用杜仲的文献记载。鉴于杜仲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我国也加快了杜仲相关产品的综合开发步伐,并逐步向产业化发展。本文综述了杜仲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比较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杜仲系列酒中绿原酸、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桃叶珊瑚苷的
纳米材料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一种新型材料,其具有许多特殊的理化性质。比如,优异的光学性质、良好的电化学活性以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等。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学、光学、催
生物碱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与药用价值。其中,多羟基哌啶类生物碱是糖苷酶的潜在抑制剂,并且已经作为治疗一类由碳水化合物介导的疾病,如肥胖症、癌症转移的备选药物;含吡咯烷类生物碱的植物也常常被用作草药和药用茶,如日本居民常饮的雏菊茶中就富含吡咯烷类生物碱;吡咯并吲哚类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癌的活性和是胆碱酯酶的抑制剂。含吡唑、吡唑啉和吡唑烷的天然产物较少,目前发现的天然产物有
伊潘立酮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属于苯并异噁唑类衍生物,与5-羟色胺和多巴胺D2、D3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性,能很好的控制精神分裂症状。论文对目前伊潘立酮合成路线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试验获得一条操作简便,路线短,收率高,产品质量高,且污染物排放少,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工艺路线,即以2,4-二氟苯基-4-哌啶基甲酮盐酸盐为起始原料,经立体选择性反应获得(Z)-2,4-二氟苯基-4-哌啶基甲酮肟(2),纯
碱基具有高度互补配对特性和可编程性,能够在纳米尺度上自行构建。DNA四面体是一种多功能的3D框架,可以通过退火自组装形成,该结构具有高度的细胞相容性,低毒性和抵抗非特异性核酸酶降解作用。酶在调控细胞活性中起重要作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是一种参与碱基切除修复(BER)途径的多功能酶,可准确去除受损碱基并保证基因组完整性。APE1的失调被证明与多种癌症有关,因此,APE1成为一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