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以来,慈善超市作为社会救助的一种新的形式,在我国受到多方面的关注,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慈善超市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的情形证明,慈善超市这一新兴的社会救助方式获得了政府和大众的认可,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公众对于慈善捐助的热情,帮助了弱势群体解决生活难题,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我国的慈善超市在运作一段时间之后,出现的造血功能不足、人才配置不合理、内部管理不规范、缺乏公开透明的机制以及政府的过度干预等,一些慈善超市陷入生存危机,甚至已经关门结业。 本文基于社会企业理论,通过对广东省慈善超市的调查访谈,从慈善超市对政府的依赖关系、运营情况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对广东省慈善超市的生存状态进行描述和分析,并以汕头存心慈善超市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存心慈善超市自身的经营行为后提出改进方案。最后,结合慈善超市自身经营改进,政府的政策、财政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宣传、物资捐助、监管等内、外部因素,提出激活慈善超市自身“造血”功能的经营改进方案,以期帮助慈善超市摆脱经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