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腐菌中的褐腐菌可以分泌大量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在木质素少量被修饰或降解情况下迅速地解聚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在自然界生物循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从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采集的红缘拟层孔菌、桦剥管菌和黄伞三种褐腐菌为实验材料,采用白桦木屑诱导处理,无木屑诱导为对照,分别检测3种褐腐菌的生长速度、生物量、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并通过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TRAP)标记技术检测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相关酶基因表达的遗传多样性。分别在23℃和28℃条件下,用PDA培养基培养三种褐腐菌,每24h测量一次菌落直径。结果表明:在23℃时红缘拟层孔菌和桦剥管菌的平均生长速度均为0.91cm/d,而28℃时均为1.04cm/d;黄伞在23℃、28℃条件下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0.30cm/d、0.33cm/d。三种褐腐菌均适宜在温度为28℃时培养,但对黄伞的影响不是很大。在28℃条件下,分别在静置和振荡条件下培养三种褐腐菌,每48h测量一次菌丝干重,测定褐腐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物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静置培养时,桦剥管菌在第6天达到最大值7.45g·L-1、红缘拟层孔菌和黄伞均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7 g·L-1、6.71g.L-1;振荡培养时桦剥管菌在第8天达到最大值4.17g·L-1,红缘拟层孔菌和黄伞分别在第12天和14天达到最大值均为2.83g·L-1。3种菌在静置培养时生物量比在振荡培养时更大,更快的达到最大值。DNS法测定三种褐腐菌在12天内的酶活变化。结果显示:3种纤维素酶中活性相对最强的是内切b-葡聚糖酶,最弱的是外切b-葡聚糖酶;半纤维素酶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最弱,木聚糖酶和甘露聚糖酶基本相同。方差分析显示了3种菌在处理方法和培养天数不同时6种酶活的表达均有极显著差异。红缘拟层孔菌和黄伞的α-葡萄糖苷酶,在培养天数不同时分别表现为较显著和不显著差异。此外,无木屑诱导的对照组与木屑诱导的实验组相比,红缘拟层孔菌与黄伞中多是实验组酶活高于对照组,木屑起促进作用,而桦剥管菌酶活多是对照组高于实验组,木屑起抑制作用。运用T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三种褐腐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相关酶基因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用优化后的TRAP-PCR反应体系,从96对引物中筛选出27对扩增条带的多态性较好且明亮易于识别的引物。对三种褐腐菌的相关酶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电泳检测,结果为共扩增出676条带,多态性条带496条,多态性比率为73.37%;其中纤维素降解相关酶基因扩增的条带数为431,多态性条带数为311,多态性百分比为72.16%;半纤维素降解相关酶基因扩增的条带数为245,多态性条带数为185,多态性百分比为75.51%。该结果表明酶基因在三种褐腐菌中的表达有较大的遗传多样性和较强的遗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