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钢热变形中微观组织演变的元胞自动机模拟

来源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8899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材料因其良好的性能和可回收性而成为现代生活中最主要的工程结构材料,钢材产品的力学性能与材料的组织状态密切相关。再结晶和奥氏体—铁素体相变是钢铁材料制备、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很普遍的物理冶金现象,通过钢材在高温变形中发生的奥氏体再结晶及奥氏体—铁素体相变可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使产品达到优良的综合性能。因此,研究钢铁材料在热变形中发生的微观组织转变及动力学,对设计材料成分和制备加工工艺以获得所需要的材料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介观尺度计算模拟的角度来研究低碳钢热变形中发生的奥氏体再结晶及奥氏体—铁素体相变。   本文首先利用晶体塑性有限元和元胞自动机耦合的方法对低碳钢热变形后的奥氏体静态再结晶进行了模拟。为了描述预变形对随后奥氏体静态再结晶微观组织转变和动力学的影响,利用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在晶粒尺度上模拟了奥氏体高温变形后的变形组织及形变储能分布,然后将这些结果映射到元胞自动机网格上作为随后奥氏体再结晶模拟的初始条件。利用该耦合模型着重研究了奥氏体不均匀变形对再结晶组织演变动力学的影响,同时对不同初始变形量下的再结晶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奥氏体在经历塑性变形时,其力学响应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这种变形的不均匀性会导致奥氏体再结晶核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分布,再结晶晶核在形变储能高的位置优先集中形核,同时再结晶动力学明显与经典JMAK理论背离。   为了研究碳钢热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奥氏体—铁素体相变行为,本文建立了描述塑性变形与组织演变同时进行的同步耦合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了低碳钢Q235动态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通过与奥氏体的等温分解相变的模拟结果对比,在介观尺度上讨论了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导致铁素体晶粒“超细化”的机理;并根据模拟结果讨论了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及应变速率等参数对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组织和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素体的“不饱和”形核和“有限”生长是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两个特征,也是造成形变诱导铁素体超细化的重要原因。形变诱导相变形成了由大量细小铁素体晶粒和弥散分布在铁素体晶界/三叉晶界的少量细小片状/岛状残余奥氏体组成的双相组织,这种微观组织结构对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有利。   本文尝试将介观尺度的微观组织模拟扩展应用到带钢多道次热轧过程中的微观组织预报当中。与宏观经验/半经验物理冶金模型相比,介观尺度的组织预报更能体现微观组织特征及其演变过程,不仅能够描述不同热加工制度下微观组织的平均特征(如:再结晶转变分数、平均晶粒尺寸演变等),还能预报微观组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尺寸分布特征。模型充分考虑了热轧过程中各金属学现象的作用过程,以实际轧钢生产线数据作为输入参数保证模拟结果与真实结果的可比性。利用所建模型,针对热轧带钢精轧7道次的再结晶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自行开发的ROLLAN软件的预报结果进行了对比。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某商业综合体的石材幕墙,利用SAP软件建立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影响石材幕墙钢横梁承载力因素.在计算模型中,考虑了石材面板挂件位置对钢横梁强度的影响;软件模拟计算
期刊
实验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能够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影
期刊
环氧大豆油(ESO)是一种聚氯乙烯(PVC)中常用的绿色助增塑剂和助稳定剂,还可以显著提高PVC的光热稳定性和耐老化性。高环氧值的环氧大豆油与PVC相容性好,稳定性好,因此提高环氧大
期刊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建筑结构本身有维护平衡和提升建筑质量的作用,尤其是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研究应该受到关注.所以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以西沙典型湿热海洋大气环境为背景,采用室外大气暴露方法,应用SEM/EDS、XRD、XPS等测试手段和交流阻抗、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2A12和7A04两种铝合金在西沙大气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旋电子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巨磁电阻效应在计算机硬盘读出磁头中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使得这种效应的发现者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