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当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为背景,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综合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宏观审视与微观剖析相统一的方法、多学科聚焦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透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五个方面,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作了全面深入阐述。本论文第一章为经济建设背景中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旨在分析我国经济建设的新形势给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文章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入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课题作了深入阐发。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和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本民族整体利益最具权威的代表者;要加强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提升民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培育理性、开放、从容、自信的大国心态。本论文第二章为政治建设背景中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旨在分析我国政治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文章立足于我国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的综合视角,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背景中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作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和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要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和祖国统一教育。本论文第三章为文化建设背景中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旨在分析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形势给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文章充分把握当今时代思想大解放、观念大变革、文化大发展的崭新特征,围绕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加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以及多元社会思潮综合影响的复杂背景,对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作了深入阐述。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人们思考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和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以及着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本论文第四章为社会建设背景中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旨在分析我国社会建设的新情况给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文章正确把握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新形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课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推动建立健全利益表达和利益均衡机制,以及积极在新社会阶层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本论文第五章为党的建设背景中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旨在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形势给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进行深入剖析。文章着眼于我们党加强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新部署,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进行了深入阐述。文章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和引导人们自觉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切实改进党的作风;要加强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及要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始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动实践而广泛深入持续开展。在时代发生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迁的背景下,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样也遭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不仅仅来自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一个领域和层面,而是由新时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本论文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出发,立足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整体历史进程,来研究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旨在以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维度,进一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