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桩基础具有承载力大、沉降量小、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等特点,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桩的承载力性状决定了其能发挥的作用,桩侧阻力作为桩基竖向承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其发挥的因素非常多,尤其是桩侧土特性与桩端土特性变化对侧阻作用的发挥影响较明显。本文针对当前桩侧阻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拟对影响桩侧阻力发挥作用的多种因素进行研究,并得到一些有工程意义的结论。主要完成工作有:(1)首先对桩侧阻力的发挥特性进行了讨论,分析单桩桩基承载力的几种理论计算方法和多种规范中的计算方法,同时也阐述了与群桩相关的计算理论。(2)建立桩土有限元几何模型,通过改变桩侧土与桩端土的参数,对影响桩侧阻力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桩径大小、桩底沉渣厚度、桩端土刚度大小、桩侧土内摩擦角大小及桩侧土刚度大小。分析研究表明:桩径的增大会降低桩侧极限阻力,但降低效果不明显;沉渣的厚度大小对离桩端较远处桩侧阻力没有明显的影响,但降低了桩端附近桩侧阻力;桩侧阻力随着桩端土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增大,特别是桩端附近的桩侧阻力增加明显;桩侧土摩擦角和刚度的增大明显的增大了桩侧极限摩阻力。(3)对某工程中单桩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将分析结果与剪切位移法计算结果及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剪应力较大值在桩端附近,桩周土体在桩端附近有较大变形;与砂质黄土及粘质黄土相比较,中砂层的极限阻力最大,且在很小沉降下就发挥出很大的侧阻力;随着荷载的增加,每层土桩侧阻力都会增大,这说明桩侧阻力还远未发挥到极限。(4)模拟分析不同桩身弹性模量和不同桩长的桩身位移变化及承载力的发挥特性,结果表明:桩长较短时,桩身压缩量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当桩长超过40m时,桩身压缩量占桩顶位移的比例变高,特别是桩身弹性模量较小时,此时须考虑桩身压缩对桩顶沉降的贡献;桩长较短时,桩身弹性模量对P-s曲线规律基本没有影响,但桩长较长时,桩身弹性模量越小,桩身压缩越大,桩侧阻力最先发挥出来,但在同样的荷载下,桩身弹性模量越小,桩顶沉降越大;桩长较长时,桩的承载力可能由桩身混凝土强度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