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疫苗评价用豚鼠Ⅰ型过敏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苗接种引起的不良反应是疫苗安全性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中,与免疫毒性相关的不良反应居多,并以Ⅰ型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和凶险。近年来,国内外公布的与疫苗免疫毒性评价相关的指导原则中多以大鼠和小鼠作为Ⅰ型过敏反应的动物模型,对其评价主要以观察过敏体征为主。此方法主观性强、难以量化和标准化,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模型和方法。本研究以Ⅰ型过敏反应最敏感的豚鼠为动物模型,通过对其致敏条件进行标准化,初步建立了评价Ⅰ型过敏反应的检测指标及方法,客观、量化的反映了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并经乙肝疫苗和耻垢疫苗对检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的实验内容:   1.血清中过敏抗体水平的检测:对过敏模型豚鼠的免疫方式进行标准化,建立Ⅰ型过敏反应豚鼠模型,通过盐析及亲和层析法,初步制备豚鼠血清过敏抗体(IgG和IgE)参考品。连续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PCA)证实IgG同样参与了豚鼠过敏反应,并且较IgE作用可能更为迅速、短暂。ELISA法检测各疫苗免疫组IgG1水平,结果各免疫组特异性IgG1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总IgG1水平仅OVA组较对照组有所升高。   2.过敏性介质含量检测:通过建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fluid,BALF)、腹腔灌洗液中肥大细胞和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granulocyte,Ba)的收集和分离方法,检测各样本中过敏性介质如组胺和白三烯C4(leucotriene C4,LTC4)的含量,结果仅OVA组过敏介质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3.细胞学检测及其他检测方法:瑞姬氏染色显示OVA组中Ba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granulocyte,Eo)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中性红细胞染色表明OVA组豚鼠外周血中Ba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ELISA法检测发现在豚鼠肺、肝和肾组织匀浆中IgE含量较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gE主要在肺小血管壁和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浆及脾髓质细胞内呈阳性表达,而在心、肝、肾组织中无特异表达。   综上所述,标准化后的Ⅰ型过敏反应豚鼠模型在激发后能出现典型的过敏症状及病理改变,用所选取的公认参与Ⅰ型过敏反应的细胞和分子作为评价指标,其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说明能够用所建立的指标对疫苗Ⅰ型过敏反应进行客观量化和系统的评价。本研究在国内首次系统地用量化检测方法对疫苗可能引起的Ⅰ型过敏反应进行评价,并初步制备了检测用参考品,弥补了Ⅰ型过敏反应缺少定量检测指标的空白,为我国疫苗免疫毒理学评价特别是Ⅰ型过敏反应评价平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电子产品无一不与网络密不可分.而具有部署灵活、易于扩展、高度自组织等诸多特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
期刊
驾驶员可使用各种信号与其他驾驶员交流,例如尾灯、远光灯、喇叭等.汽车生产商们则期望未来汽车能够互相通信,交换有关要去哪里和到过哪里等信息.rn车联网技术能够使车辆与其
期刊
先前的研究者们对心传导系统(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 CCS)做了大量研究,但因人类CCS的体积小,而且包裹的结缔组织鞘不丰富,在肉眼下不易辨认,对人类CCS的大体解剖研究并
目的:  本研究旨在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smegmatis)中表达与纯化甲基化肝素结合血凝素蛋白(methylated heparin-binding haemagglutininadhesin,mHBHA),研究